从但昭义教授的钢琴教育来看,他的教育学原理或音乐教育学原理更接近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但昭义的“养育”教育学的“养育”不是家长式的“包办”和教条式的“圈养”。他的养育教育学的“养育”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养育的第一个含义,但老师很好的、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家庭、教师、学校、社会”的各种际遇,使得一个机遇、一个关系、一个情境或活动变得有教育学意义。养育的第二个含义,用爱心去构建学生的心灵。......
2023-11-19
周薇
但昭义,这位在短短十几年间培养出像李云迪、陈萨、张昊辰这些世界重量级青年钢琴家以及数十名在国内外连连获奖学生的钢琴教育家,在中国的钢琴教育史上造就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故事”。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业界人士对但昭义成功“秘籍”和“绝招”的思索和探寻。
由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策划,“但昭义系列丛书”编委会组编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问世。这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本国钢琴教育家的综合性丛书,由《但昭义艺术人生》《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但昭义钢琴教学实录》《但昭义钢琴作品选集》几部分组成。其中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以下简称《文论》)。
这部《文论》收集了但昭义先生的专著、学术论文、教案摘选、谈话书信以及随笔讲演等六部分内容。其中《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已于1999年出版,其他学术论文散见于各个年代不同的刊物,有些资料还从未公开发表过。由于内容跨越年代较长,分布较广泛,此前人们没有机会系统全面地了解到但昭义先生的学术观点。这次《文论》的编者将但先生所有珍贵的学术资料集于一册,虽然未按学术专题的系列来展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由作者一点一滴、零零星星,集数十年教学经验精心构建而成的清晰完整的“但氏钢琴体系”。
但昭义先生在《文论》中不论是以书面方式还是言谈形式所表达的学术思想都堪称内容精华、阐述精辟、理论精到。其实《文论》所涉及的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核心问题多年来在业界一直处于争论和困惑之中。不少学者和钢琴教师也曾为此积极探索,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可是像但昭义先生那样从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梳理出可认知的规律,提炼得如此精练,如此有条理,有说服力,方便认知和操作的原理,实属难得。对于钢琴教学中一些关键的环节,作者并不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人云亦云之中,也不满足于凭直觉或经验得来的零散知识,而是以他超强的思考力深入问题的内核,运用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合理有效地破解了诸如“音乐与技术的关系”、“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技术训练的科学化方法”等疑难谜团,写下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使用价值的论著,使人读来大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这些解决问题的“良方”都是来自但昭义先生长期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但昭义先生在钢琴理论研究上做出的最大贡献。
《文论》中多处提到了但昭义教学思维的三大方面:技术训练—声音技巧—音乐表现。实际上这三位一体的思路本身就解决了技术与音乐的关系问题。倘若要细细体会这一基本思路,笔者认为有三篇力作是颇具代表性的。它们依次是《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及其应用》《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如果按照上述顺序将这三篇佳作串接起来解读,一定会对如何解决“音乐决定技术,技术服务音乐”之类老生常谈却又无从下手的核心问题有所感悟。
《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打破了多年来钢琴教育界普遍流行的观点 :学生的音乐表现主要是靠其天赋,老师是很难教的。难道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差,全都归咎于其自身的乐感有问题吗?但昭义先生面临“众多平庸的演奏使钢琴沉闷得毫无生气”这一“苦涩而又无法逃避的现象”(注:引号中的文字均系作者文章中的原话,下同),决意涉入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这一最具挑战的研究领域。论文中他并没有把音乐表现的所有手段都罗列出来,而是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力度的艺术处理——进行深度挖掘。他首先从纵向到横向,从细节到整体,从音乐意境到音乐高潮,多角度地指出力度层次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意义,接着又具体地分析了钢琴演奏中决定力度层次变化的乐器因素、演奏因素和音乐感觉因素。然后就如何取得熟练应用力度变化层次于音乐表现的技术保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述,其中涵盖了各种力度强弱、力度幅度、力度层次、力度对比等复杂关系和具体问题。这些都是平时教学中屡屡碰到却又如乱麻般难以解开的疙瘩,经过但昭义先生精准精辟的科学分析和精心梳理,居然都迎刃而解了。最重要的是,即便在论及非常具体的力度技术处理时,他也永远把艺术表现放在首位。他强调:“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力度对比远非物理性的强弱对比。”“当我们用力度层次的变化来处理音乐变化的时候,用艺术感受来体验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音乐的艺术表演而言,有与无是截然不同的。”他提到黄虎威《巴蜀之画》中的《空谷回声》的力度对比,常常被人演奏成物理性的强弱关系,却感受不到回声的艺术效果。他说:“试想,如果我们对原声句试以在山谷中面对群山发出呼喊,又侧耳静听那一道道从远山传来的声声回应来处理回声句,那么,主体——演奏者所感受并表现的‘空谷回声’的艺术情趣一定能与客体——听众所获得的效果相统一。”“在众多强弱力度对比的作品的艺术处理中,如果演奏者没有对音乐性质、形象、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就不会有对强弱力度鲜明对比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肯定无疑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篇文章是但昭义先生学术论文中的典范之作,尽管针对的是力度处理问题,却有着深远的启示性意义。他使教师们悟到一个道理:绝大多数学生的音乐表现潜能是可以而且是应当被激发的。学生的“乐感”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自动化的产物,需要经过勤于思考的教师“对音乐分析理解,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恰当的设计”。也就是如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述的,从“意识感”出发才能达到“自动化”的乐感表现。
由于在《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中已大量涉及音乐表现与声音变化不可分割的关系问题,所以《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及其应用》一文势必迅速进入读者的视线。但昭义先生在技术和音乐之间抓住了“声音技巧”这一关键环节,并指出它是连接技术和音乐的唯一桥梁。文中“钢琴演奏声音技巧的二重性”正是对此观点的精准阐述。他写道:“寻求创造声音的方式是概念中的技巧;当我们运用某种方式寻找到我们需要表现音乐的声音时,声音就部分地变成了音乐本身。”“论述钢琴演奏声音技巧的二重性这个道理和强调认识这一点的必要性,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在认识上把声音技巧当作纯技术问题来看待。”(www.chuimin.cn)
“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课题,是作者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历经十多年心血完成的。但昭义先生一贯认为,声音是钢琴艺术表演的根本问题,所以他把对声音的要求和训练列为自己的教学要旨。在钢琴教育的中外文献中,论钢琴演奏声音问题的著述随处可见,但是像但昭义先生这样透过纷杂的表象直达真相,观点鲜明,论述清晰的理论佳作实为罕见。
作者首先将钢琴的发音作为研究声音技巧的出发点,他直截了当地指出“钢琴88个琴键推动的榔头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榔头运行的快或慢”,也就是说,除去和声、织体、踏板等因素,“钢琴一切的音色变化是由榔头击弦速度引起的”,这样一点拨,对“钢琴演奏声音技巧”的研究方向就很明确了:就是要探索“什么样的触键方式可以敏感而有效地改变榔头的击弦速度”。作者单刀直入,直击问题的核心,把平时教学过程中显得那么神秘而复杂的发声原理,深入浅出的说清楚了。“但是,”作者又写道,“辩证地来看,从简单单一的发音方式到无限丰富的声音变化这一对立的现象来看,反过来预示了钢琴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需要掌握的触键技法的某种复杂性。”所以,关键是要把复杂的触键技法提炼为精练的,有规律性的、可操作性的声音技巧原理。
平时一提起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问题,总觉得千头万绪,束手无策。但昭义先生运用高度概括的能力,将其归纳为“弹奏者的用力方式和传力方式”以及“弹奏乐器的构造特点”两大因素,然后从中总结出可供实践操作应用的四条原理:“触键体的坚度;触键体的运动速度;触键体的运动方向;触键体承载的重力。”论述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一个富有创意的立论:“手指支撑的变化形态在声音技巧中应用的意义。”作者写道:“钢琴演奏不仅要依靠手指的弹奏动作用力,还必须同时依靠手指作为中介支撑传力。离开了手指支撑传力,仅有手指弹奏动作,根本不可能发生钢琴演奏……实践证明,不改变弹奏的用力,仅仅改变弹奏手指的支撑强度就可以改变声音……”但昭义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学中被我们忽视了的这个重要方面。这正是文章中的精彩亮点。可以说,《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及其应用》一文为众多在黑暗迷茫中摸索声音之路的钢琴教师们点亮了指路明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昭义先生深知,当我们带着对音乐形象、意境、情感、诗意的追求,去探索目标中的声音时,如果缺乏弹奏技术的基础,一切努力皆会成空。因此,现已成为我们必读参考书的专著《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正是他为针对性地解决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撰写的。这本专著的前篇,但昭义先生的另一篇力作《重视钢琴演奏的基础训练——杨汉果教授钢琴教学特色浅议》也都收集在《文论》中。
但昭义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师从周广仁先生进修三年,从中获益匪浅。使他终身受益的,是周先生在钢琴教学中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方法,特别是从周先生那里他学到如何深入钢琴艺术的内核,领悟其真谛和精髓的治学精神。20年后当他来到杨汉果先生的班上,对杨先生的教学特色进行跟踪研究和全面总结时,再一次见证了这一影响力。从《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中可以看到,但昭义吸取了杨汉果先生教学中的精华,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思辨,将前人的成果大大朝前发展。比如关于“手架子和手指支撑传力”的功用及入门阶段的落指训练,手指跑动训练中“长短音”之间的关系,对“重轻轻轻”训练中从单音到一组音的力量转换等。对于基础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他都做出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我们知道钢琴基础教学这方小天地历来少有名家大师涉足,可是但昭义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在此勤加耕耘,潜心研究小天地中的大学问,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真知灼见。《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乍一看像是普及性读物,但仔细研读后会发现这是一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鲜活的教案实例,学术含金量高,极具实用价值的钢琴理论专著。
但昭义先生特别强调从音乐本身入手来对孩子们进行乐器的基础教育。他写道:“在钢琴演奏的基础教育中,把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的要素同基础技术要素一样加以重视,加以强调。从原则上讲,在学到一个技术要素的同时,就思考利用这种要素来体现音乐。”这一论题,在《文论》中收集的另一篇学术论文《综论钢琴基础教学与教材的选用——兼析〈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作者就现代钢琴启蒙入门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详尽周全的论述,为教材选择的标准和使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南。
《试论钢琴作品中复节奏的演奏》是《文论》中最能体现但昭义先生创造性思维的力作。音乐作品中的复节奏,由于其在演奏中“算不准,抓不住”的特点,成了钢琴教学中最难把握的环节之一,往往只能凭借学生的感觉来表现。但昭义先生在此文中写道:“什么是复节奏?有人将其简单概括为‘对不到的节奏’,这的确可以使搞音乐的人很快意会,但是应该说在学术性的论述中,能意会的东西与能成立为科学定义的东西是不能画等号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复节奏还得在理论上有尽可能确切的阐述。”作者不仅对复节奏的概念给予了严谨的定义,而且还对复节奏的分类及各种复节奏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和阐述。其中甚至巧妙地借用中国打击乐的锣鼓经,创造出一种用文字表示出双手同步与交错关系效果化很强的“口诀处理法”。但昭义先生对钢琴作品中复节奏的演奏和教学做出了如此清晰的阐释,这在中外钢琴理论文献中都很罕见,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如果要以更广的视角来审视“但氏钢琴教学体系”中的奥妙的话,那么《文论》中最能体现但昭义科学思维,辩证施教的力作当推《论音乐的艺术表演与表演技巧的辩证关系》。对于钢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与学”、“共性与个性”、“数量与质量”、“广度与深度”、“渐进与跳进”、“技巧训练与音乐表现”等诸多复杂的关系及疑难问题,他都能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去合理破解。
《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的内容除了专业著作、学术论文,还有教学摘选和书信便函等。这些视角独特、特色各异的钢琴教育及相关文论,是但昭义先生几十年钢琴教学实践的系统总结,字里行间处处闪耀着辩证思想的火花,凝聚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和非同凡响的睿智。透过这些文论,我们不仅可以对但昭义先生的学术思想一览无遗,还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对钢琴艺术的执着之情,他为师者的胸怀和学者的风范,无论是对钢琴业内还是业外的广大读者都有着普遍的启迪意义。
有关“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评论文集的文章
从但昭义教授的钢琴教育来看,他的教育学原理或音乐教育学原理更接近现象学教育学的原理。但昭义的“养育”教育学的“养育”不是家长式的“包办”和教条式的“圈养”。他的养育教育学的“养育”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养育的第一个含义,但老师很好的、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家庭、教师、学校、社会”的各种际遇,使得一个机遇、一个关系、一个情境或活动变得有教育学意义。养育的第二个含义,用爱心去构建学生的心灵。......
2023-11-19
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音乐活动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先生评价该套丛书是“展示了他(但昭义)在钢琴专业方面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学习西方音乐所取得的显赫成就”。通览“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本套丛书的学术价值:1. 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更完善更合理的钢琴教学体系。......
2023-11-19
但昭义的成就,就是属于这更、更、更不容易的。但昭义的学生就参加了三个大赛,并且都获得优异的成绩。陈萨1996年获得第十二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英国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创办于1963年,33年经历了十一届,均无一中国人获奖。李云迪2000年获得第十四届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是为职业钢琴家设计的,世界公认最难的钢琴比赛。但昭义学生的获奖者不是少数人,而是一群人,一个梯队。......
2023-11-19
在这样的形势下,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编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1年11月出版,正是适当其时,必定得到钢琴教育界的深切关注,受到钢琴教师与青年学生,以及琴童家长的欢迎。据悉,此次出版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经过近一年时间精心编撰而成,是但教授从教四十多年来的心血结晶。......
2023-11-19
不久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和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的主编之一韩立文教授要我为该书写个书评,该丛书的内容已如此包罗万象,丰富翔实,我实在插不进什么嘴。......
2023-11-19
但昭义的教育思想、文化精神、课程与教学特色,以及“养育”的教育学原理,构成了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框架。这也是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实践的文化价值核心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要取得历史性的发展,首先应该建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
2023-11-19
在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中,“自制课程”指根据时代、学科及学术发展的需要,由个别教师所制定的相对新的课程,是原有课程无法触及的领域,但如果要开设这些课程,一方面存在师资的匮乏,另一方面,“自制课程”也无法挤进原有课程的整体安排中。正是出于弥补这种课程缺陷的考虑,但昭义请作曲系教授给钢琴比赛选手讲课已经成为他的课程安排。正是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促成了他不断研究新的问题用于他的课程与教学。......
2023-11-19
书中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了他的爱国之心、感恩之情和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特别是他那种跃然纸上的拳拳报国之意,以及基于此种情怀所迸发的为了中国钢琴艺术事业之崛起而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的精神,让作为年轻后辈的我深受教育、感佩不已。④“她心里早就装着整个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宏图大略!我必须不辜负恩师对我的期望,这种感动和责任成为我音乐人生的永恒动力。”......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