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然台风引发奥斯本头脑之风暴

自然台风引发奥斯本头脑之风暴

【摘要】:我由美国人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引出但昭义的钢琴风暴,旨在说明我的阅读之状。两个风暴均产生过震撼。如此看来,将风暴用作文章题目,更有其警世醒世之效。他们分别代表着北京与上海两地的钢琴高峰。而第四名的陈萨也出自但昭义的门下。可能一向务实低调的但昭义不会赞同我的“风暴说”,他一生禁忌张扬阔论,在他声名显赫时,他讲话依然像风沙低刮,即便到了湖面,也绝不荡漾风波。

我由美国人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引出但昭义的钢琴风暴,旨在说明我的阅读之状。

几年前,中国有位志存高远的作家写了两个风暴《智慧风暴》和《新教育风暴》,前者写的是中关村科技界,后者则直面中国教育弊端。两个风暴均产生过震撼。如此看来,将风暴用作文章题目,更有其警世醒世之效。

二十多年前我为撰写《中国钢琴梦》一书,在上海和北京见识了一批钢琴名家,他们当中有高调而玄学的才子,也有德高望重身居要职的名人。他们分别代表着北京与上海两地的钢琴高峰。当时无数学琴的孩子近乎癲狂地朝着这两座高峰奔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见到了但昭义。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专程赶到北京为周广仁先生过63岁的生日。当好多京城的学子迈进周先生热闹的客厅里时,一个清瘦而朴实的中年男子笑眯眯地停在门口,似乎在试探着是否应该跨进这个热闹之中。我当时记下了他的名字:但昭义。

如果将他与当时我在书中记载的一些显赫人物相比,显然不够叱咤风云,然而,谁会想到十数年后,他在平和与淡定之中,在南中国悄然掀起了中国钢琴的风暴——那一瞬间还在定格:李云迪被俄罗斯选手Alexander Kobrin一下子托举起来,这位清瘦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牌得主在人丛上方振臂一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的钢琴界。而第四名的陈萨也出自但昭义的门下。如果这还不算钢琴风暴的话,接下来的张昊辰再夺范·克莱本桂冠,其间又有左章的深圳国际协奏曲比赛斩获金奖,还有薛啸秋的魔指影响力,还有更小一茬的古静丹、潘林子们的获奖——但昭义的弟子们掀动了一轮又一轮的钢琴风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的学生在各类大赛中频频取得的成绩让世界震惊!(www.chuimin.cn)

可能一向务实低调的但昭义不会赞同我的“风暴说”,他一生禁忌张扬阔论,在他声名显赫时,他讲话依然像风沙低刮,即便到了湖面,也绝不荡漾风波。认识他近三十年来,从没听过他发出什么豪言壮语,也从不煮酒论英雄。当鲍蕙荞访谈时,一开口提问他培养了那么多国际大赛获奖学生,“有什么‘绝招’”时,你看把他难得,可以想象出他那一瞬间的表情。他答:“我哪里有什么‘绝招’!”接下来,他说的是自己的不足,像在检讨似的:“其实我自己在学生时代学得很少,快15岁才进西南音专(四川音乐学院前身)附中,那时会一点点琴就能考上。实际上也就是进了附中才弹849的水平,根本没法跟现在孩子的环境、条件和水平相比。”

他不是敷衍,是说真话、苦话,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我从前做梦也没想过让学生参加国际比赛,更不敢奢望在国际比赛中获奖。1994年那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把我推上了‘战车’。”“我的‘绝招’就是学习、思考加认真努力。我的经验就是:首先是一种敬业精神,是一种热爱,一种追求;然后是选准苗子,精心耕耘;是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缺一不可的付出和努力。”

这些话不是警句也非格言,没有风暴之效。然而,“韦森特再强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被人们马上忘掉。而但昭义的音乐世界在掩卷之后,留下的却是更加绵长持久的回味。其中的道行,不仅是钢琴经,还有做人之醒世恒言。尤其面临急功近利的现实社会,是一剂良药:你要想有所作为,不能不从中深潜彻悟,否则,浅尝辄止靠小聪明讨巧,是绝不会弄出名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