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当代文化意义

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当代文化意义

【摘要】:但昭义的教育思想、文化精神、课程与教学特色,以及“养育”的教育学原理,构成了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框架。这也是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实践的文化价值核心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要取得历史性的发展,首先应该建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

但昭义的教育思想、文化精神、课程与教学特色,以及“养育”的教育学原理,构成了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他的教育思想、文化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我们用儒家思想与人格模式对但昭义的艺术人生品格进行阐释的合理性在于,作为一个民族的优秀分子,他必然和这个民族的精神品格相关,但昭义并非“饱读经学之士”,而中华文化精神品格通过师承关系已融化在他的血脉中,并通过他的教育实践建构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精神。

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安杰伊·雅辛斯基说:“我把但教授当作具有极高人格魅力的艺术家,以及一名优秀的教师而高度尊重他。我认为在钢琴教育界推广但教授全方位的教学理念将在音乐教育中有着极高的价值。”

但昭义教授能够培养世界第一流的钢琴家,正如著名钢琴家傅聪在陈萨和李云迪先后获奖之际,曾数度激动地表示:“中国有最好的钢琴老师!中国最好的钢琴老师能够培养出世界最好的学生!”这本身也意味着中国有一流的音乐教育学,而第一流的音乐教育学就包含着第一流的教育思想。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中国今天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认为,学说、观念思想可以推进权威,可以让一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学说、思想观念的作用,从战略上重视学说和思想观念的交锋。

撒切尔夫人言下之意是:中国只是能够充当制造工厂的作用,出口电视机、冰箱,而无法出口思想。

今天,但昭义教授的音乐教育向世界“出口”了优秀的音乐人才,通过实践“出口”了他的音乐教育学说和思想观念的成果,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在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实现了“国际精神空间站”的对接,向世界彰显了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音乐文化背景”。

北大教授乐黛云在《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一文中说:“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道解决人类的共同难题。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该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www.chuimin.cn)

但昭义的钢琴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正是这种以自己文化人格观、世界观的践行,以及对他人文化的同情和了解产生的国际性的互动和共鸣。一位在华沙大学执教40年的中国人谢教授在听了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全过程后,对李云迪特别关注,他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国人能对肖邦的音乐理解得那么深?主要因为波兰曾经长期被外国侵略压迫,在表达忧伤里面有反抗的情感。中国也有同样的遭遇,这样的历史使中国人在理解肖邦音乐上有更深刻的认识。肖邦属于浪漫派音乐,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中西方文化是相通相融的,所以在理解上很合拍。在‘中国之夜’的演出中,有波兰人就问为什么中国人演奏肖邦音乐这么打动人,当时但老师就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从当今国际学术动态的发展来看,北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提出了以伦理为前提的音乐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文化哲学背景。国内音乐教育已开始介绍北美三位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代表的著作与思想(埃利奥特、鲍曼和里吉尔斯基)。当代西方文化哲学发展一是从形而上学转向关注全球社会文化现实的研究,二是由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的研究,特别是伦理学价值的研究。这种伦理价值在人类新的全球化后工业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的《面向21世纪》会议上,提出了“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同样,当代西方哲学也开始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如解释学大师、欧洲人文大师伽达默尔力图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基础上来讨论人类的技术实践方向,重新整合在工业化技术发展时期理性所带来的技术实践与伦理实践的彻头彻尾的分离。

但昭义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将“做人”与培养“人”视为核心,这就是将“人文科学”视为音乐教育的根本,这种教育思想与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四任荣誉主席卡拉威所言极为相似,他认为:在高等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教育,它是与人文学科并列的学科。“做人”培养“人”的教育就是人格或人文的教育。按著名哲学家卡西尔(1874—1945)的说法:“作为人文科学要感知的对象最终不是事物,而是与作为观察者的人及具有同样素质的‘其他人’,换言之,人文科学的最终对象乃是由人构成的‘人格世界’。而人格的特点不在乎其具有什么物理性质,而在乎其‘表达’的诉求。”当我们粗略地看完“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后,正是通过书中许多“作为观察者的人及具有同样素质的‘其他人’”,包括领导、教授、教师、学生、音乐界的同人,以及国际国内的著名钢琴家,也包括但老师本人的表达诉求,我们感到了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建构,我们了解了但昭义老师的人格精神世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音乐教育学实践,它是构建中国音乐教育学的真正的核心。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深邃的文化动力。这也是但昭义音乐教育学实践的文化价值核心所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要取得历史性的发展,首先应该建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