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开采煤层气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其商业化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在全世界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煤矿采煤的过程中,煤层气一直都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它可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25-09-30
我国把煤层气作为一种独立的能源进行研究是从国家“六五”煤层气科技攻关项目开始的,之后经历“七五”“八五”“九五”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直到现在。相比美国,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是明显落后的,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重视并积极进行煤层气的技术研究,同时开始引进美国的煤层气开采技术,进行勘探开发试验。2025年,我国将煤层气开发列入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利好的发展契机。2025年,我国又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使得我国煤层气产业迅速发展。据相关文献,2025年我国瓦斯抽采量达47.35×108m3,利用14.46×108m3。其中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为44×108m3,完成规划目标的127%,形成地面煤层气产能109m3,是2025年的2倍;地面煤层气产量达3.3×108m3,比2025年增加1倍多。2005—2025年,全国共钻井约1 700口,占历年累计钻井总数的85%。截至2025年年底,国内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1.34×1011m3,但煤层气年商业产量不足4×108m3。2025年,我国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6266×108m3。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大气田共72个,主要分布在四川(25个)、鄂尔多斯(13个)和塔里木(10个)3个盆地,2025年,这3个盆地的大气田共产气1 039.26×108m3,占我国总产气量的65%,截至2025年底,72个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2.5×1 012m3,约占全国天然气储量(16.7×1 012m3)的75%。
在研究煤的物质组成和煤储层的物性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1-27]。张维嘉[26]根据野外和矿井观察统计、显微观测以及压汞、液氮吸附和实验室渗透率测试三个层次的研究成果认为,煤层中不同煤岩类型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决定煤层渗透性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毕建军等人[27]经过研究也发现,割理密度受煤岩组成的影响,一般只发育在光亮煤分层中,极少延伸到暗淡煤分层。
在煤层甲烷的吸附解吸方面,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对国内煤层气的吸附研究主要是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服务,所采用的设备和方法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研制的等温吸附仪为主,取得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应用于预测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应用于煤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28-30]。当时众多科研工作者建立了相关煤层气理论,促进了我国煤层气的研究工作,也带动了煤岩吸附气体的研究,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煤吸附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采用干煤样进行实验,曾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31-43]。其中,钟玲文等[34-36]讨论了煤级和吸附特征的关系,在研究碳含量为75%~93.4%的煤吸附量时发现,碳含量为87%左右时煤的吸附量最低,并且碳含量超过93.4%后煤的吸附能力急剧下降。何学秋[37]在研究交变电磁场对煤吸附特性的影响时认为,外加电磁场改变了煤的表面势能,从而使其吸附量减小,并发现电磁场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与气体的吸附能力成正比,突出危险煤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其瓦斯放散速度和解吸速度高于非突出煤。徐龙君[38]等在研究煤在直流1 200V作用下的吸附特征时发现,煤的吸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外加电磁场使煤的表面势能增加并使煤体温度略有升高。由此可见,不同学者对煤吸附甲烷的相关结论差别很大,表明了煤结构极其复杂,影响的因素众多。(https://www.chuimin.cn)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对煤层气的开发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没能充分借鉴国外的油气开采的经验,同时缺乏对煤层气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关系规律的研究。
相关文章
美国是世界上开采煤层气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其商业化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在全世界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煤矿采煤的过程中,煤层气一直都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它可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25-09-30
而Richard Szeliski也成为了图像拼接领域的奠基人,这套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理论体系,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这套理论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因此M.Brown提出的理论大大地推动了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也将全景图拼接技术研究推向高潮。......
2025-09-29
根据本文第4章的研究成果,SEFE裂缝建模方法最终所输出的裂缝建模结果包括一系列应力场分布模型、一个裂缝密度分布模型和一个裂缝离散片元模型。本次研究所建立的裂缝属性模型,全部基于SEFE裂缝建模方法的输出结果完成。为了对比SEFE裂缝建模的效果,将断层控制的DFN裂缝建模结果和SEFE裂缝建模结果进行了对比,如表10。可见SEFE裂缝建模结果在断层间断区域的裂缝建模效果较DFN更好,与井点裂缝分布数据更为吻合。......
2025-09-30
由于井眼附近的压裂裂缝和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天然裂缝的渗透率均受控于现代应力场的分布。本研究区主要应用了FMI、USI和STARII三种成像测井技术对井壁裂缝构造进行分析(图4)。本次研究区的裂缝种类非常丰富,有天然裂缝,也有诱导裂缝。本研究区内的压裂缝走向多为东西方向,最大主应力方向应为近东西向。......
2025-09-30
(一)国内研究现状从目前笔者掌握的学术材料来看,学者们对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功能主要是从以下方面来研究的。因此,人们还应坚持不懈地探索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途径。他们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学校教育来贯彻实施,以此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09-29
表4 FRESS角点网格格式3.3.3.2 FRESS角点网格快速建模在进行现代地应力场模拟之前,首先利用井位坐标、井斜数据、分层数据、断层数据等数据构建基础的三维地质模型。图30 有限元网格模型3.3.2.3 角点网格向FRESS网格转换过程角点网格虽然在储层建模时较为方便,但由于各个网格之间的节点位移相对独立,而FRESS有限元模拟网格中相邻网格之间的公用节点为一个节点。......
2025-09-30
以色列ISCAR公司认为,干切削工艺是切削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部分高校和研究院所已进行了大量干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干切削加工的试验研究中,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寿命提高两倍以上,生产成本与其相当或略低。......
2025-09-29
但对于I型和II型均有的复合型裂缝,没有非常严格的裂缝扩展准则。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裂缝扩展准则是在Sih,Pook和 Schollmann所发展的周向裂缝扩展准则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判据的核心思想是当裂缝尖端周向应力θσ超过一定阈值时,裂缝即启裂。根据周向应力准则,可知当σθ≥σc 时,裂缝开始扩展。周向应力判断准则不仅原理简单,而且非常适合编程,已在本次模拟程序中获得代码实现。......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