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旅游地理特征-地势多样,人文资源丰富

四川旅游地理特征-地势多样,人文资源丰富

【摘要】:(一)旅游自然环境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本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上,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接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地貌上呈现出阶梯过渡性特征,兼具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种类型。沱江流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特色鲜明。(二)旅游人文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本区地处四川省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

(一)旅游自然环境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

本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上,地处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接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地貌上呈现出阶梯过渡性特征,兼具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多种类型。西北部为邛崃山脉和岷山山脉,海拔多在1500~3000米,最高峰西岭雪山海拔5364米。成都平原介于龙门山、邛崃山和龙泉山之间,系断层下陷经岷江冲积而成,海拔450~750米,面积约为18 810平方千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沃野千里,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龙泉山以东以方山丘陵为主,海拔多在300~50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岩层近于水平状,主要为砂岩、页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

2.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典型

本区大部分位于四川盆地,除西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年平均气温16~17°C,四季皆宜于旅游,以春秋最佳。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5—10月),约占全年降水的80%;秋季受北方冷气团势力增强的影响,我国雨带南移,在本区易形成绵绵的“华西秋雨”。冬季(12—2月)降水最少,约占全年降水的3%~5%。

3.河流众多,湖泊密布

本区主要有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沛,水系发达,河湖遍布全区,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的称号。(www.chuimin.cn)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古代简称“江”,曾长期被误认为是长江源头和干流,后经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勘查后证实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岷江全长735千米,流域面积14万平方千米。岷江穿山越岭,奔流而下,在成都平原大地上孕育了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古迹。

沱江又称外江、中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沱江有三大源头,左源绵远河,发源于茂县九顶山南麓,为主源,河长180千米;中源石亭江,河长141千米;右源湔江,河长139千米。三源于金堂县赵镇汇合,始称沱江。沱江干流全长629千米,流域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为四川唯一的非封闭型流域。金堂以下形成金堂峡、月亮峡、青山峡三大峡口,称为沱江三峡。沱江流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特色鲜明。

(二)旅游人文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本区地处四川省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捷。铁路交通方面,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等铁路干线和成渝高铁连通全国;公路交通方面,川陕、川藏、成渝、川滇、川黔等国道干线纵贯全境,厦蓉、京昆、沪蓉、成灌、成彭、成温邛、成乐、成赤、成绵、成德南、成雅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航空交通方面,成都双流机场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之一,拥有200余条国内国际航线,广汉机场有定期航班通航,可与国内外众多大中城市进行沟通联系。

2.经济发达,物产丰富

本区平原、丘陵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高,农产品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和土特产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籽等。同时,本区也是全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著名的土特产品包括瓷胎竹编漆器蜀锦、蜀绣、全兴大曲、文君绿茶、青城雪芽、剑南春和金银制品等。其中,成都蜀锦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成都蜀绣则与苏州苏绣长沙湘绣和广东粤绣并列为我国四大名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