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旅游地理:旅游区划及注意事项

四川旅游地理:旅游区划及注意事项

【摘要】:旅游区划又称旅游地理区划,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将一定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旅游区。因此,旅游地理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和职能上的完整性。目前多数旅游地理区划将旅游区分为三级,即一级旅游区、二级旅游区和三级旅游区。除此之外,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旅游区划又称旅游地理区划,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将一定区域划分成不同的旅游区。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

1.了解旅情,合理布局旅游要素

旅游地理区划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充分认识各旅游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把握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制订科学旅游规划和开发方案,合理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2.掌握地区差异,合理进行旅游区际分工

把握不同旅游区之间存在的地域差异,根据各旅游区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各旅游区和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地理区划的意义

(1)有利于确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为制订与实施中长期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有利于反映旅游资源形成的区域地理背景差异和地域分异规律,明确各旅游区旅游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方向和目标,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

(3)有利于合理统一布局区域内各种旅游要素,全面系统地进行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较好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4)有利于突出各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更好地组织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效地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和旅游客源的组织,提升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5)有利于加强旅游业与区域内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6)有利于协调旅游产业活动与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旅游地理区划的任务

(1)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确定各个旅游区较为合理的范围和界限。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把握各旅游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科技等方面情况,熟悉其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主要旅游资源的特色,从而明确区域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旅游规划开发的重点。

(3)在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4)在充分把握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和旅游客源市场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各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线路,确定各旅游区开发和建设的代表性旅游名胜及其主要旅游功能,形成各旅游景区景点功能分工明确、旅游热点和冷点搭配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旅游区的整体效益。

(四)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www.chuimin.cn)

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是进行旅游区划分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由于目的和要求不同,旅游区划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旅游区划。例如,根据旅游资源的丰度和供给状况,可进行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即旅游资源区划;根据影响旅游活动时令的节律性,可进行旅游气候区划;根据旅游者产生的地域差别,可进行旅游客源市场区划;根据旅游者所感受到的旅游区域大小,可进行旅游感应区划;根据旅游者从客源地至目的地的旅行模式,可进行旅游功能区划;根据旅游内容的时序性,可进行旅游区现状区划和远景区划;根据旅游主体、客体和媒体三者的关系,可进行综合性旅游区划,等等。在此,着重探讨综合性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

1.相对一致性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层含义。具体来说,在进行旅游区划时,将旅游特征相近者划在同一旅游区内,而将旅游特征差异较大者划在不同的旅游区。

2.地域完整性原则

地域完整性原则是指各个等级的旅游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综合体,能独立承担一定的职能。因此,旅游地理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和职能上的完整性。

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旅游地理区划时,应综合分析整个区域内自然和人文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与结构状况,权衡优劣,通盘考虑,从而合理地确定旅游地理区划分方案。这样划分出来的各旅游区既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旅游发展的优势,又能保证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旅游地理区划一方面综合考虑各旅游区的历史基础、发展现状、长远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考虑各旅游区间的旅游资源类型、组合以及开发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差异。一般而言,区划单位的等级由高到低,旅游特征一致性逐渐增大,差异性逐渐减少。所以,在进行旅游地理区划时,需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划分旅游区,以确保各旅游区内旅游特征一致性最大而差异性最小,各旅游区间旅游特征差异性最大而一致性最小。目前多数旅游地理区划将旅游区分为三级,即一级旅游区、二级旅游区和三级旅游区。

4.主导因素原则

在一个旅游区内,一般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各类型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能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某种或几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起着主导的作用,规定了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利用方式,旅游区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或以山水秀丽见长,或以文化胜迹取胜,主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别具一格。因此,在进行旅游地理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或几种类型旅游资源作为划分旅游区的主要依据。当然,考虑到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要注意旅游地理区划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游客旅游购买行为的多层次、多类型需要。

5.旅游中心地原则

有无旅游中心地是衡量一个旅游区是否具有完整性的首要标准。一个完善的旅游区都至少拥有一个或几个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中心地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数量丰富,能较好地代表整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同时,每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市还是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具有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旅游综合服务优势,是旅游区旅游发展的引擎,能起到带动全区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在进行旅游区划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旅游区与行政区相协调。旅游区是旅游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客观地域综合体,而行政区则是人为的主观上层建筑的产物。在当前,考虑到我国行政区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所以在确定旅游地理区划界限时,要注意与行政区相协调,以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地理区划不同于自然地理区划、经济区划。由于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旅游业发展水平各异,因而存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不具备旅游发展的条件,故可将其置于旅游区外。各旅游区之间在地域上既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

(五)四川旅游区划的研究现状

四川省尚未出台正式的四川旅游地理区划。学术界对四川旅游地理区划讨论不多,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对其有所涉及。罗兹柏、张述林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个四川旅游地理区划,按照地理方位将全省划分为川中北游览区、川西游览区和川南游览区,可称得上最早关于四川的旅游地理区划方案(罗兹柏、张述林,2000)。朱华结合导游工作的需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全省划分为成都天府旅游区、川西北山水风光旅游区、川北剑门蜀道旅游区、川西康巴文化旅游区、川东名人故里旅游区、川南佛教文化旅游区、攀西“女儿国”旅游区、资阳—内江—自贡蜀文化旅游区、宜宾—泸州酒乡文化旅游区(朱华,2005)。这一旅游区划方案与其说是四川旅游区划,倒不如说是四川旅游线路设计方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理区划。21世纪初,四川省曾提出过成都口岸旅游区、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乐山—峨眉山旅游区和自贡—宜宾蜀南竹海旅游区。2006年8月,为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四川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综合型的转变,实现由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的转变,推动全省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四川省旅游局提出了《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这五大旅游区包括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和“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这两个区划方案的出台主要是基于最有可能成为全省旅游增长极的区域的考虑,未能照顾到地域的完整性,不符合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科学合理的旅游地理区划,应首先确定区划的层次结构,并制定相应的分区指标体系,明确分区的基本原则,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既充分考虑现状,又兼顾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保证旅游区划方案的科学性。上述各位学者提出的四川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对于四川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总体上过于粗略。同时,随着四川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全省旅游产业的布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方案难以很好地反映新形势下四川旅游发展的状态。因此,需要重新进行审视,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四川旅游地理区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