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统手工艺品丝挂毯、剑杖及石雕工艺品精湛制作

传统手工艺品丝挂毯、剑杖及石雕工艺品精湛制作

【摘要】:(二)丝挂毯丝挂毯为四川地区重要的传统工艺品,采用丝和绢丝为主要原料,按照传统手工艺手工精心编织而成。瓷胎竹编图案丰富多彩,编制技艺多样,成为我国竹丝工艺品的奇葩。剑杖是用剑门山区特产的一种珍贵藤条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产品包括竹筷、竹质家具、文具、装饰用品等,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为高级装饰品。其石质细密柔润,适于制作石雕工艺品。

(一)蜀锦和蜀绣

四川东部地区水热丰富,适于桑蚕生长繁育。早在数千年前,四川地区的劳动人民就开始栽桑养蚕,编织丝绸和刺绣,四川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自西汉起,四川就有“蜀锦巴缎”之说。成都蜀锦与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蜀绣则与苏绣、粤绣和湘绣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绣,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川锦绣的主要特点是: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针法有12大类,122小类,多绣鲤鱼、金丝猴、人物、山河、花鸟、熊猫等。

(二)丝挂毯

丝挂毯为四川地区重要的传统工艺品,采用丝和绢丝为主要原料,按照传统手工艺手工精心编织而成。其毯面光洁,染色牢固,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东方色彩。丝挂毯分为地毯和挂毯,式样繁多。最著名的丝挂毯有成都青城丝挂毯和南充阆中丝挂毯。

(三)银丝工艺品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银丝工艺品的传统产区。其工艺水平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为四川出口工艺品中的畅销产品和颇受顾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银丝工艺品以白银为原料,运用花丝和点錾技法,交互使用填丝、累丝、炭丝、搓丝等工艺,由点、线、面浮雕图案组合而成。其造型别致、结构严谨、美观大方,主要产品包括瓶、盘、盒、茶具、酒具、烟具、花熏、挂屏等。民间艺人张永昌运用“底纹衬插”“丝片浮雕”等新工艺,制作“麻姑献寿”和“仙鹤行云”挂屏,构思新奇,巧夺天工。

(四)漆器工艺品

四川漆器产生于秦汉时期。新都战国墓出土的绘有《巴蜀图语》图形的漆耳环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成都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印有“成市草”“成市馆”戳记的精美漆器,上面有成都官府管辖的漆器作坊制品标记。这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地区漆器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远销到其他地区。

四川漆器主产于成都,主要原料为生漆和丹珠。漆器多用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和塑料为底胎,技法多样,或以推光髹饰见长,或以雕填独绝,或以研磨绘画著称,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大方,透明如水、光亮如镜,经久耐用,素称于世,为我国漆器中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与北京雕漆漆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扬州镶嵌螺钿漆器和福建脱胎漆器并称为中国五大漆器。代表性漆器品种有盒、缸、罐、碗、茶具、酒具、咖啡具等。

(五)竹木工艺品

1.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主要产于成都地区,是用纤细均匀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其特点是:(1)用料严格。竹材选取邛崃山慈竹。慈竹须是竹节在66厘米以上,无划痕的两年青壮竹。50千克慈竹须经反复挑选加工,最终只可得到成品竹丝400克。经加工制成的丝蔑薄如绸、细如发,粗细均匀,柔韧适度。(2)工艺要求高,难度大。瓷胎竹编从起底、翻底、翻顶、过把到销口等所有工序均要求不现接头,不起绞丝、叠丝,保持经纬匀称,一气呵成。瓷胎竹编图案丰富多彩,编制技艺多样,成为我国竹丝工艺品的奇葩

2.竹丝扇

竹丝扇,又称龚扇,是19世纪中叶由自贡民间艺人龚爵伍首创的一种竹编工艺技术。其薄如丝绢、柔如绫绸。工匠能在嫩黄色的团扇上编织出人物、花卉、山水、翎毛、字画等多种美术图案,有“素丝织锦”的美誉。

竹丝扇编织技艺高超,在国内独一无二,主要特点包括:(1)竹丝制作考究。须选取当地优质的“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先将其刨青去蜡,后劈成宽窄、长短适度的篾条,再经反复多道工序将篾条加工成细如发丝的竹丝。(2)编织工艺精致。需根据画稿要求进行编织,每根经线需穿过纬线数百上千次,难度极大,可谓匠心独具。

3.手杖

四川手杖由竹、木、藤等多种原料制成。知名度较高的手杖有广元剑阁剑杖、峨眉山峨杖、长宁竹杖、邛崃邛杖等,其中以剑杖最为著名。剑杖是用剑门山区特产的一种珍贵藤条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据传诸葛亮用过此杖,故又称孔明杖。因材质不同,剑杖分为自然杖、仿自然杖和雕刻杖。

4.竹黄工艺品(www.chuimin.cn)

竹黄工艺品主产于宜宾江安。它是用蜀南竹海所产楠竹经过加工而成。其产品包括竹筷、竹质家具、文具、装饰用品等,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为高级装饰品。

5.火绘艺术品

火绘为成都地区的一种特殊工艺美术。艺人用加热的细钢钎作笔在竹黄工艺品上作画。这种绘画全凭工匠用力的轻重,在竹黄上随意点染而成。图案类型丰富,包括远山、近树、人物、花鸟等,线条、浓淡别具特色。

(六)陶石工艺品

1.陶瓷

四川陶瓷主产于邛崃、大竹、隆昌、犍为、荥经、会理、金堂等,其中以邛崃陶瓷历史最悠久,享有盛誉。杜甫曾写过七绝一首,高度评价邛崃陶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其他各地陶瓷也各具地方特色,如会理绿陶浑厚素雅,大竹砂金釉陶晶莹透亮,犍为瓷器朴拙典雅。隆昌陶器采用双层镂空工艺,作品古朴玲珑,富丽多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石雕工艺品

四川石刻艺术源远流长,上至南北朝,下至明清,以佛教造像最多,遍布盆地四周摩崖地区。四川石雕以广元白花石雕最为著名。白花石整体呈红棕色,因内夹自然白花层,故名。其石质细密柔润,适于制作石雕工艺品。雕刻品种有浮雕文具、花瓶、屏座、仿古器皿等,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风物。浮雕深度大,层次丰富、玲珑剔透,富于地方特色,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中国石刻艺术一绝。

(七)四川缬染

缬染,又称扎染、拨染,史称“蜀缬”,是一种蓝印花布,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曾为四川进贡皇家的地方特产。缬染主产于自贡地区,根据工艺差别,分为绞缬、夹缬、蜡缬等多种类型。20世纪60年代,徐曼白首创拨染新工,在蓝布上以拨染去掉蓝色,得到蓝底白花布,形成蓝白的强烈对比,给人以清新怡人之感。缬染借鉴四川民间剪纸和石刻艺术风格,图案花纹粗犷厚重。

(八)四川盆景艺术

中国盆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明清时期形成四川派(剑南派)、岭南派和江浙派三大流派。四川盆景以桩头盆景为主,多以孤树为主体,不配山石,盘根错节,以蟠扎技艺见长。山水盆景将树桩和日本水石结合,具有移天缩地的自然境界。山木盆景则多以瘦、漏、奇、皱的石头砌成,不用人物、桥亭等物点缀,而以竹、树、水相配合。咫尺盆间,缩聚万里之景,代表性作品有“秀挹三峨”“青城天下幽”“蜀江水碧蜀山青”“剑门雄关”“巫山十二峰”等。

(九)糖人

糖人,俗称“倒糖人儿”,多在城乡集镇、庙会、灯会、花会等游人集中处摆摊设点,当场献艺,边做边卖。民间艺人的全部家当仅为一副担子,摊子由两张矮方桌组成,中间放一张大理石画板,右边放一个熬糖的小火炉,左边置一转盘,旁立一草把,草把插着铸好的作品。可根据顾客转动转盘的指针所指或需求,挥洒作画,自然天成,图案栩栩如生,为四川民间工艺精品。

(十)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苏州桃花坞合称“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构图讲究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造型夸张、变形,富于象征寓意,具有诙谐活泼的效果。其分为红货、黑货两大类型。前者是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后者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中堂、条屏居多。

(十一)羌绣

羌绣主要产于绵阳北川和阿坝等地,主要用来装饰服饰、鞋帕等生活用品。羌绣色彩富丽、工艺精巧,实用美观,表现出羌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