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汉阙、牌坊和会馆旅游景点

四川汉阙、牌坊和会馆旅游景点

【摘要】:汉代是建阙的鼎盛时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族官邸和民间墓地,都可根据主人的地位建阙,以示尊严。渠县因阙数量最多、造型丰富而被称为“汉阙之乡”。高颐阙为我国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汉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牌坊散布于四川各地,以隆昌市古牌坊群最为引人注目,城南关和北关明清古牌坊共有17座,规模和类别之多,均居于全国首位。

(一)汉阙

阙起源于西周,属于宫门形制,其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因阙古代与“缺”相通,故名。阙最早主要用于防卫,后逐渐演变为门外侧威仪性的建筑

汉代是建阙的鼎盛时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族官邸和民间墓地,都可根据主人的地位建阙,以示尊严。阙一般由主阙和子阙组成,结构包括阙基、阙身和阙顶三部分,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建筑技术、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川境内发现的汉阙均为石阙形制,数量居全国之冠,占全国总量的2/3以上,主要分布于绵阳、德阳、雅安、达州等地,其中以绵阳平阳府君阙,梓潼李业阙,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雅安高颐阙、芦山樊敏阙较为著名。渠县因阙数量最多、造型丰富而被称为“汉阙之乡”。高颐阙为我国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汉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牌坊

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我国牌坊建筑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后期村落出现的简单门洞式建筑物。《诗经》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即早期的牌坊。后来,牌坊逐渐演变为象征门第高低的旌门。唐代以后,牌坊成为街头、港口悬挂坊名匾额的标志性建筑,并出现教化功能,成为具有记功铭德、贞节表彰、孝道教化等功能的独立性标志建筑物。(www.chuimin.cn)

四川的古牌坊多为明清时期建筑,以石牌坊为主,运用木制模式造型,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现存牌坊散布于四川各地,以隆昌市古牌坊群最为引人注目,城南关和北关明清古牌坊共有17座,规模和类别之多,均居于全国首位。其建筑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隆昌因此有“中国石牌坊之乡”的称誉。

(三)会馆

会馆,顾名思义,“会”为聚合之意,“馆”为宾客聚居之所,会馆即聚会和聚居的场所。我国会馆建筑出现较晚,始于明清,为商业手工业行会或外地移民集资兴建的一种公共活动场所,集祠庙、戏院、书院、旅店、餐馆、茶楼等多种建筑物为一体。会馆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行业组织、同乡会常设机构办事、聚会、议事和娱乐场所;(2)接待同行商旅、同乡会旅客住宿用房;(3)提供祭拜具有行业性质或地域文化特色的神灵的场所;(4)提供婚丧嫁娶、假日聚会的场所。

四川地处西南,地广人稀,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明末清初,大量移民入川,为会馆发展的鼎盛时期。成都洛带古镇号称“中国西部第一客家古镇”,分布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四大会馆。自贡西秦会馆为清初来川经营盐业的陕西籍盐商所建,规模宏大,建筑工艺高超,为会馆建筑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