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与鲜明特色

四川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与鲜明特色

【摘要】:(一)四川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四川园林历史悠久,最早的造园活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园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园艺术,逐渐成为四川园林的主体,反映了四川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明清时期,四川私家园林进一步增加。同时,四川古典园林产生于巴蜀大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较之于江南园林,四川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更趋于古朴、自然,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古典园林是指人们模拟自然环境,利用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景要素,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而建成的人工生态环境,是融建筑、雕刻、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观赏游览、休憩娱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功能,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相互融合的完美结合(何丽芳,2008)。

(一)四川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四川园林历史悠久,最早的造园活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0年,张仪于成都大城和少城四方掘地取土,修建万寿池、千秋池、柳池和张仪楼,成为四川地区造园的开端。自此以后,历代多有造园记载。西汉临邛富户卓王孙修建规模宏大的私家花园。隋代蜀王杨秀凿摩诃池,形成“蜀官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的壮观场面。

唐代是四川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宰相李德裕贬谪四川,在新都新繁营建东湖,其曲池回廊,古木苍翠,景色宜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成都府河与南河汇流处修建合江园,园中的合江亭和苏华楼成为成都一时之胜。后蜀孟昶在成都北郊天回镇修建御花园,并于城上遍植芙蓉,成都由此获得“芙蓉城”的美称。此外,较为著名的私家园林还有广汉房湖、杜甫草堂等。

宋代以后,四川园林继续得到发展,出现较多纪念性的园林,如眉山三苏祠、崇州罨画池、宜宾流杯池、绵阳李杜祠等。这些园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园艺术,逐渐成为四川园林的主体,反映了四川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

明清时期,四川私家园林进一步增加。较为著名的有明代状元杨升庵的故宅新都桂湖、清代宰相卓秉恬的成都相府、清末状元骆成骧的骆公祠、著名作家巴金祖居李宅等。此外,四川各地还有遍布于州县和乡间的地主庄园,其中不乏园林佳品,如宜宾江安的夕佳山民居、广汉张宅和成都温江陈家桅杆院落等。

(二)四川古典园林的特点

由于古代四川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自身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四川古代园林既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格。就共同点而言,四川古典园林和其他地区古典园林一样,都属于自然山水园林,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以充分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然,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是人工的自然化,全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同时,四川古典园林产生于巴蜀大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李如嘉,2012)。(www.chuimin.cn)

1.堤岛分割空间,园景层次丰富

在园林布局上,四川古典园林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挖湖堆山的传统手法,同时摒弃了北方皇家园林在湖中营造蓬莱三山的布局形式,往往用堤坝、小岛分割水面,以增加园景层次,山水相因,相得益彰。典型代表如新都桂湖、新繁东湖与崇州罨画池,均以水体为主,环湖楼、台、亭、榭点缀其间,相映成趣。

2.空间疏朗自然,建筑雅致清赏

四川古典园林建筑密度较苏州园林小,绿化面积远较苏州园林大,山池花木结合自然,布局疏朗,造型雅朴,乡村田园风光韵味突出,较之绮丽工整、穷尽其工的江南园林显得野趣横生,体现出川人崇尚自然、朴实无华的审美观念。典型代表如杜甫草堂,其跨水面修建的水槛取材于川西平原常见的水碾磨坊,少陵草堂的茅亭和柴门则源于杜甫当年卜居浣花溪畔的林间茅屋。这一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乡土建筑,得其神韵,饱含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蕴。

3.花木种类繁多,园林风格多样

四川东部气候温和,灌溉便利,土地肥沃,花木繁盛,可用于造园的花草树木品种多样,乔木如桢楠、香樟、银杏、翠柏,花树如梅花、海棠、紫薇、芙蓉,其他如竹、兰、菊、荷,遍布各地。四川古典园林既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花草树木为园林植物基调,又讲究植物搭配的构图造景和诗情画意,与园林建筑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园林意境。杜甫草堂以诗人的写景名句为据而多植茂林修竹和池塘夏荷;工部祠庭园以红梅取胜,望江楼公园以竹见长,新都桂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韵。较之于江南园林,四川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更趋于古朴、自然,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