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旅游地理:研究对象与成果

四川旅游地理:研究对象与成果

【摘要】:具体地说,旅游地理学着重研究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社会经济发展及这四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种旅游活动,无不发生于地理环境之中。正因为如此,旅游地理学将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其研究的对象。

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具体地说,旅游地理学着重研究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社会经济发展及这四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旅游者(tourist)、旅游资源(resource)、旅游环境(environment)和社会经济发展(development)(简称TRED)成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冯学钢、黄成林,2006)。

人类的旅游活动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就已成为众多云游四方者的向往之地,吸引着无数人前往参观。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帝国先后兴起,各个城邦国之间公务、商贸、考察等活动频繁,一些宗教圣地如提洛岛、特尔斐和奥林匹斯山等吸引了大量的朝觐者,人们的旅行活动更趋活跃。

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麦加朝觐的活动长盛不衰,极大地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13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贸易的发展,人类的旅游活动进一步增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的大航海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盛行一时。“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也对人们的旅游活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旅行出游的传统。无论是古代帝王巡游天下,还是文人学士漫游山水,僧侣道士云游四海,民间清明时节远足踏青,九九重阳登高赏菊等,都可视作我国古代旅游的形式。我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格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追求。(www.chuimin.cn)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日益进步,人类的旅游活动更加方便和频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旅游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种旅游活动,无不发生于地理环境之中。也就是说,人类的旅游活动以旅游者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移动为基础,具有突出的流动性和异地性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旅游地理学将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其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