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计算机导论:磁带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导论:磁带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磁带早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就被发明,早先的磁带主要用于记录声音,20世纪50年代中期,磁带开始用做计算机的外存。磁带转动的原理是,主动轮转动带动收带盘转动,收带盘转动带动文件盘转动。由于磁带是顺序存储设备,所以存储在磁带上的文件称为顺序文件。图2-15所示的是磁带上数据的组织方式。但是,随着近年来磁带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磁带机又开始广泛使用。

磁带是一条宽约1厘米,长约几百米,表面涂有磁性材料的带子,使用中的磁带都是卷在一个圆形的框架上。磁带早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就被发明,早先的磁带主要用于记录声音,20世纪50年代中期,磁带开始用做计算机的外存。磁带的工作原理如图2-14所示。和磁盘的工作原理类同,要读/写磁带上的数据也要有一个读/写头。但磁带机工作时不是读/写头移动,而是磁带转动。磁带转动的机械装置包括:一个带转动轴的主动轮,主动轮上放着空着的收带盘;一个不带转动轴的被动轮,被动轮上放着装满磁带的文件盘。磁带转动的原理是,主动轮转动带动收带盘转动,收带盘转动带动文件盘转动。

图2-14 磁带工作原理

因磁带介质很窄且很长,必须在两个轮盘之间有条不紊地盘绕才能完成读/写头对数据的读/写操作,这就使磁带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转动,即磁带只能进行顺序的读/写数据操作,所以磁带也称为顺序存储设备。相比之下,磁盘的面积非常有限,可以把磁头移动到盘面上任意磁道、任意扇区的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而完全不必从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开始,顺序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所以磁盘也称作随机存储设备。由于磁带是顺序存储设备,所以存储在磁带上的文件称为顺序文件。由于磁盘是随机存储设备,所以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称为随机文件。

磁带上数据的存储格式如图2-15(a)所示,即每行由8个0、1符号位组成,依次编号为0~7。通常符号不是顺序排列,这样可减少数据之间的传输干扰。编号为P的磁道称为校验道,校验道上的数据可用来帮助发现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由于在磁带上读/写数据时不可能非常精确地启动和停止,因此要在存储的有效数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作为磁带机惯性作用的缓冲区。图2-15(b)所示的是磁带上数据的组织方式。磁带上的数据块和磁盘上的扇区类同,数据块是磁带读/写操作的基本单位,即磁带机每次读/写一个数据块的数据。数据块和数据块之间由一段不存储数据的空白区域间隔,这个数据块之间的间隔称为块间隙。(www.chuimin.cn)

图2-15 磁带数据

(a)数据的存储格式;(b)数据的组织方式

磁带机的读/写速度较磁盘机的速度低,加上磁带机只能进行顺序读/写操作,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磁带机的使用数量逐年减少,有些专家也预言磁带机最终将退出外存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磁带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磁带机又开始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