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1946—1958 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一台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1959—1964 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2025-09-30
CPU 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而经常被用户作为计算机的代名词。CPU 性能的高低已成为用户衡量计算机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CPU 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频、外频、倍频、字长、寻址空间、缓存、扩展指令、制造工艺等几项。
1.主频
CPU 的主频又叫CPU 的时钟频率,即CPU 正常工作时在一个单位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数。从理论上讲,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因为主频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数就越高,速度也就越快。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CPU 主频与CPU 的实际运算能力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CPU 内部结构的差异,如缓存的大小,指令集等方面的不同,就会出现相同主频的CPU 运算速度有差异的现象。
2.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线
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震荡信号基础上的,即100 MHz 外频指的就是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外频影响PCI 及其他总线频率。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频率指的是CPU 与北桥芯片之间总线的速度,即数据带宽。数据传输带宽取决于同时传输的数据宽度和总线频率,即
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宽度)÷8
目前,PC 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 MHz、333 MHz、400 MHz、533 MHz、800 MHz、1 333 MHz 等几种。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 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 MHz 前端总线频率指的是CPU 可接收的数据传输量是100 MHz×64 bit÷8=800 MB/s。
3.倍频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PU 主频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其他一些部件,如显卡、硬盘、内存等却因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跟不上CPU 如此之高的工作频率。这样就产生了一种速度上的“瓶颈”,从而限制了CPU 主频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倍频技术。倍频表示主频与外频之间的倍数,通过一个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主频、外频和倍频三者之间的关系:主频=外频倍频。引入倍频技术就可以让CPU 和其他部件以不同的频率进行工作。
4.字长(https://www.chuimin.cn)
字长是指CPU 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所能交换的二进制位数。位数越多,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字长就好比一条公路的宽度,道路越宽,车流量就会越大。
5.寻址空间
寻址空间由地址总线宽度决定,它规定了CPU 可以访问的物理内存的地址空间大小,即CPU 能够识别和使用内存的容量。
6.高速缓存
高速缓存也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是可以进行快速数据存取的存储器,其速度远远高于内存。高速缓存的出现是源于CPU 在完成指令操作时,需要频繁的和内存交换数据,而内存的速度远远低于CPU 的速度,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系统“瓶颈”的现象,CPU 在处理指令时大多数的时间在等待内存处理完毕,这种等待极大地浪费了CPU 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CPU 内部集成了高速缓存,它的工作频率与CPU 完全同步。一般将高速缓存分为两类:一级缓存(Level 1 Cache)、二级缓存(Level 2 Cache)和三级缓存(Level 3 Cache)。一级缓存,位于CPU 内核的旁边,是与CPU 结合最为紧密的CPU 缓存,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CPU 缓存。二级缓存,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时操作系统的指令、程序数据和地址指针等数据,容量越大,系统的速度越快,因此Intel 与AMD 公司都尽最大可能加大L2 缓存的容量,并使其与CPU 在相同频率下工作。三级缓存,分为早期的外置和现在的内置两种。实际作用是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运行大型场景文件处理很有帮助。
7.扩展指令集
在CPU 中增加扩展指令集是为了增加CPU 处理多媒体和3D 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目前主要的扩展指令集有MMX(多媒体扩展指令集)、SSE(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集)、3Dnow!和增强版3Dnow!指令集。前两种指令集是由Intel 研发的,后两种是由AMD研发的。
8.制造工艺
CPU 的制造工艺是指CPU 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产品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CPU 的制造工艺(也叫作CPU 制程)直接关系到CPU 的电气性能。现在主流CPU 的制作工艺为45 nm(纳米)、32 nm、22 nm 和14 nm。CPU 制作工艺的纳米数越小,同等面积下晶体管数量越多,工作能力越强大,相对功耗越低,更适合在较高的频率下运行,所以也更适合超频。
9.工作电压
CPU 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 电压两种,通常CPU 的内核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 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 电压一般都在1.2~5 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相关文章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1946—1958 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一台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1959—1964 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2025-09-30
虽然目前市场上主板的种类很多,但其组成基本相同,下面介绍主板上的各个组成部件。芯片组是主板上仅次于CPU 的第二大芯片,是主板的核心部件,决定了主板的功能,其性能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主板的“灵魂”。图2-10PCI 插槽图2-11CNR 插槽图2-12AMR 插槽目前,主板上主流的显卡插槽是PCI Express×16 插槽。......
2025-09-30
下面通过打开计算机的机箱查看内部结构,并分辨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线路的连接。将音箱的音频连接线从机箱后的音频输出插孔上拔出,如果连接到了网络,还需要将网线插头拔出,完成计算机外部连接的拆卸工作。在机箱内部,最大的一个硬件是主板,从外观上看,主板是一块矩形的电路板,上面有CPU、显卡和内存等计算机硬件,以及主机电源线和机箱面板按钮连线等。......
2025-09-30
图2-4-18“Windows防火墙”对话框图2-4-19“自定义防火墙”对话框3.系统单击“系统”,会显示如图2-4-20所示的对话框,用户可从这里查看本台计算机的信息。......
2025-09-30
CPU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而CPU的主要技术参数可以反映出CPU的基本性能。目前CPU的主频已达到GHz数量级。CPU的工作是周期性的,它不断地执行取指令、执行指令等操作。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如果增大缓存的容量,即可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无需到内存或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的性能。......
2025-09-30
要想延长CPU的使用寿命,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首先要保证CPU在正常的频率下工作;其次CPU的散热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CPU不能很好地散热,就有可能引起系统运行不正常、机器无缘无故重新启动、死机等故障。......
2025-09-30
图2.4 CPU的基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组包括通用寄存器组和专用寄存器组,按其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是用来暂时存放数据的部件。控制器控制器是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按时序协调操作的中心部件,主要完成分析指令、传送指令及操作数、产生和控制协调整个CPU工作所需要的时序逻辑等。指令译码器用来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的译码信号识别了该指令要进行的操作,以便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2025-09-30
图5-1-2Power Point 2010工作界面5.1.1.2使用模板创建现代型相册单击“文件”菜单。图5-1-4Backstage视图小明:Power Point 2010的工作界面中有很多窗格,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启动Power Point 2010后,系统将自动创建一个默认名为“演示文稿1.pptx”的空白演示文稿。可以在“视图”选项卡中进行几种视图的切换,或者单击Power Point 2010窗口右下角的“视图切换”按钮,如图5-1-7所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