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法就是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二)教育实验的特点教育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科学实验,有着其他教育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性教育实验就是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从而将整个实验置于研究者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2023-11-18
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异同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
比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法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事物,二是这些事物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三是这些事物必须有不同的特性。它与其他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1)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
(2)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3)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
比较研究,方法简单、生动、鲜明。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正。
一、比较研究法的意义与作用
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一)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自然科学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曾导致19世纪地质渐变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给地质学和生物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历史比较方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比较,较好地揭示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所谓“传统教育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新进步主义教育派”的根本分歧,进而把握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不同观点。
在关于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研究中,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异同,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今天发展的特质化。中国教育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外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本国的教育传统特点及东西方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二)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揭示教育发展的本质联系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将个别事物属性纳入广阔的背景,能激发思维,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并深化认识。
比如关于教学活动问题的研究。活动方式是研究人的认识和个性发展规律的基本模式,因此活动问题成为现代教学论研究深化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于揭示教学认识发生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探索一条使青少年儿童主动发展的途径。在我们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就要用到比较研究方法。一方面进行纵向比较。要超越历史,就要研究历史,要把该问题放在有一定深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比较分析杜威、皮亚杰、列昂节夫等人关于活动的理论,分析他们理论的价值、贡献和局限,有助于对教学活动论理论基础的考察。另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借鉴哲学、心理学界关于活动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吸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同时要对学校丰富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使教学活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又比如在教育文化学中关于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代表人类两种文明的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关系的比较,探讨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教育的关系,从而回答怎样在借鉴与选择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保持教育的民族特点,在民族化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一研究从更深层次上挖掘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从而深化了对教育自身及教育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
通过比较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鉴定事物的差别和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多种属性,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特点。
应该看到,自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开展对处于两种事物间的状态和性质的研究。如对教育问题进行的跨群体、跨民族、跨宗教、跨地区、跨国研究,从综合和整体的角度来认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比较研究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三)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我们要使决策科学、合理,就要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将这一问题与其他相同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决策有的放矢,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因此,从宏观的国家教育决策到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无不渗透着比较研究,亦无不需要比较研究。
比如,为了进行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就要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各国高教体制与该国科技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的关系,从而加以借鉴。为了制定科学的考试制度,就要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进行比较,对各国普通中学国家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又如,关于藏汉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差异的研究。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比较分析,说明藏汉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儿童家庭、学校环境以及语言文化背景因素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据此,对藏族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提出设想和建议。
二、比较研究法的类型
由于比较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识活动,因而产生了多种类型。我国学者一般将比较研究法分为以下三类:
(一)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
这是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而分的。
1.纵向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这类比较是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它使我们不仅从相对稳定的状态来研究事物,而且还从发展变化的状态来研究事物,从而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
2.横向比较研究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必须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横向比较研究是按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强调的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二)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
这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而分的。
1.同类比较研究
同类比较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其异同点的方法。同类相同点比较,可以找到事物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同类相异点比较,可以找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2.异类比较研究
异类比较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或异中之同。这种比较,就其思维过程来说,与同类比较相同,但是,它的反差大,结果鲜明,有利于鉴别和分析。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三)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
这是根据所有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而分的。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事物内部固有的一种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我们认识事物,首先是认识它的性质。这里所说的定性分析比较,是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二者结合,能使比较的内容更加清晰,比较的结论更加正确。
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建立量的观念。对事物量的认识,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因此,只有把握事物的量,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模、速度等。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对某个复杂问题进行探讨时,往往要采用多种比较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在整体上全面认识研究对象。
三、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保证可比性
所谓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可比性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差异性和矛盾性(具有各自本身的特点才能进行比较);二是同一性和相似性。为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
(二)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客观性;能反映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研究者对国内外教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掌握相应的方法和具备一定的工具。
(三)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www.chuimin.cn)
科学的比较不能仅限于罗列一些表面的异同现象,也不能抓了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本质的东西,而是需要理性思维,需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
鲁迅曾以乡下人误以为一种硫化铜为金矿一例,指出:“比较常常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硫化铜和金矿现象上看都是金黄色,但从本质上比较,它们的分子结构、质量、比重根本不同。可见,如果不从本质上进行比较,是难以认识事物的。要坚持本质的比较,就要努力做到通过大量的、典型的材料分析其内在关系,原因在于事物的本质一般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由于事物的本质是一个逐步暴露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割断历史,要尽可能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风俗等各方面加以探讨。
例如,根据上课叫的学生多,课堂热闹活跃这一现象来比较教师启发性原则贯彻的好不好就不科学。因为,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找到应得的结论;如果教师提的问题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学生回答问题只不过是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而已,不能就说是启发式教学搞得好。
为了运用好比较研究法,我们还必须克服主观片面性,坚持客观的科学态度,不能仅凭一些似是而非、片面零碎的材料轻率下结论。
四、运用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
美国教育学家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认为,教育比较法的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或步骤。
1.描述
主要是指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也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团体、一个单位的局部教育状态。为使描述的结果客观、准确、公正,必须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实际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
2.解释
是对所了解的教育情况进行解释。以便不仅了解事物是怎样或如何进行的,而且要弄清楚事物为什么会那样。为此,必须对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解释。在分析时可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等。
3.并列
首要任务是要将所要比较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按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确定比较的形式或格局,并且确定比较的标准或参照物,最后分析材料,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或假设。
4.比较
是四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说或假设,做出最后的结论。
上述四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条件,打好基础;后一阶段承前启后、互为依托。
就我国的教育研究实践来看,运用比较研究法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比较的问题
比较研究首先要明确比较什么,这是比较的前提。这一环节包括以下细节:(1)选定比较的主题。如“教师性别对小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民办学校之模式的比较研究”等。(2)确定比较的内容。也就是确定比较的项目。如“优等生与差生学习机会的比较”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被老师提问的机会”、 “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家长提供的机会”、“同伴交往的机会”、“参加各种竞赛的机会”等方面加以比较。(3)确定比较的范围。要明确是班内的比较、校内比较或是跨校区、学区甚至是跨国比较。
2.制定比较的标准
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比较。比较的标准可据实际情况制定,但要求明确化、具体化,即具有可操作性。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之比较”这个主题,在确定比较的标准时以总经费作标准显然不妥当。但以人均教育投入,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经费占公共经费支出的比重为比较标准,那就不难分析出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了。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然后,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类、并列。最后,对这些归类好的资料作出解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意义,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4.比较分析
这是比较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要对收集到的材料逐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之所以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且要尽可能地进行评价。比较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
5.结论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的结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论证。
以上是比较研究的一般步骤,这些步骤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确定比较的问题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前提;制定比较的标准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依据;材料的分类与解释是运用研究法的基础;比较分析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重心;得出结论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目的。比较研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而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并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案例〉:
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比较研究(缩写)
原作者 薛万仁
一、记忆能力是人类和动物的共性,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特性
科学已经证明从一般的高等动物到灵长类动物都有记忆能力。比如:“老马识途”,狗能认识自己的主人,能按气味寻人、寻物等等。因此,记忆能力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属性,而是动物与人类共有的属性,只不过人的记忆力比动物记忆力的内容更丰富而已。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过程。所以,就其智能方面考察也可以说人类是从创造能力的产生开始的,创造能力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智力标志。
二、记忆能力的储存作用,创造能力的创新功能
记是储存,忆是储存的再现。记是关键,记住了的内容可以重复无数次。但这无数次再现不能增加新的内容,新的知识的出现必须有新的创造。人类的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是创造能力的功能,比如,远古人类将“火”和“熟食”、 “取暖”相结合产生了“火的应用”,达尔文将“生物进化”和“生物环境”相结合产生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新概念,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就没有科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三、记忆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记忆的发展
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记忆力和创造力是综合运用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记忆的发展,比如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就是如此,“地心说”知识的记忆是“日心说”新知识的基础;而“日心说”的创造是对记忆中的“地心说”的发展,没有对前人知识的记忆,创造就没有了原材料,没有创造能力对原料的加工改造,前人的知识就得不到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四、记忆方式不断改变,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人的发展史就是记忆方式的改变和创造能力提高的历史。人类的产生就是以在动物记忆的基础上产生了创造能力为标志的。在漫长的远古社会里,人类创造结晶的知识寄寓于人的大脑中,绳结记数的开始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体外记忆的载体,以后文字、照相、录音、录像、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都带来了智能结构的变化,并导致了记忆方式的改变和创造能力的增强。因为,先进的工具可以让大脑更快、更准地进行记忆,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创造。
五、提高培养创造能力,不可忽视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记忆能力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创造能力得到抑制,这种不合理的智能结构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时代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应当改革,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也不可忽视记忆能力,不能将两者分裂开来。
(资料来源:http://www.shjz.com/KYGLYPX/KyLLPX/KYLKy.ZL/Ky.z L0.htm)L/
【评析】这是一篇运用比较法研究出来的成果。文中通过对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五个方面特性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加深了人们对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认识,并使人们掌握了记忆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能力是记忆能力的发展,以及应该提倡培养创造能力,但不能忽视记忆能力的道理。这种在比较中分析论述的效果比单独论述记忆能力的基础性和单独论述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像男女学生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比较,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任课效果的比较,留作业与不留作业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比较,有家长辅导与无家长辅导学生成绩的比较研究,讲授法与发现法的比较研究,新旧教材之间的比较研究,开设学法辅导课与不开设学法辅导课的学生成绩的比较等等,都可以运用比较法来研究,也都可以得出像这篇论文一样的好成果。
有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教育实验法就是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二)教育实验的特点教育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科学实验,有着其他教育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性教育实验就是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从而将整个实验置于研究者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2023-11-18
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是研究者对于一项研究课题总的想法和具体实施方法的阐述。[资源来源: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方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案例二〉:农村初中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农村课堂创设良好氛围的方式和方法。......
2023-11-18
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一靠政策保证,二靠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正因为如此,才提出“科研兴教”的口号,并指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占有统帅的、导向的地位。通过中小学教育科研,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上升为教育......
2023-11-18
一、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及其必要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023-11-18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是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教育性原则贯彻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023-11-18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行动研究的报告有自己的特色,允许采取多种不同的写作形式。......
2023-11-18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研究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表明了一项课题的研究宗旨、研究意义、研究价值和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再比如若是初次参与教育科研,可以从经验总结法或行动......
2023-11-18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有利于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进行学术交流。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有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科研活动。......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