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与选择策略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与选择策略

【摘要】: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选题策略。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主要来源于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更具体地说,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和发掘研究课题。

(一)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只要悉心思考,是不难找到研究课题的。

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这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学。教师就可以这样思考,是否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尤其要给“差生”以更多的关爱,增强他们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成功感与愉悦感;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级而已。

(二)从教育改革和发展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建设以及“科技兴市(兴农)”与教育的相关研究;关于加强与改革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关于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关于教育整体改革与实验的研究;关于课程、教材和考试改革的研究;关于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

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初步观察发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与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平衡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如何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进行咨询与指导等等。又如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上网率的增加,那么中小学生上网主要关注哪些方面信息?上网主要做些什么?网络对中小学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是什么?如何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这些问题出发,可以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四)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中小学教师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如有的教师从不训斥学生,但班级纪律很好,师生感情融洽;有的教师从不加课和补课,布置的作业也很少,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十分突出;有的语文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讲课时间虽然减少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明显提高。但这些经验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使它们有了推广的可能。

(五)从教育信息资料中提炼课题

教育信息资料往往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教育思路、教育经验体会、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教育动态。通过收集、筛选、整理其中的一些信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形成研究课题。如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是受国外的“暗示教学法”的启示创建的;“中小学各科单元达标教学的实验研究”,是受到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启发而提出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信息的作用,随时关注教育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从而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随时提出研究的课题。

(六)从《课题指南》中选题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学术团体、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往往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下达供研究人员参考的《课题指南》。列入《课题指南》中的课题,往往出自教育专家之手,有较强的科学性、现实针对性,且符合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从中选题容易受到重视、获得研究经费的支持,故从《课题指南》中选题,不失为一种选题的“捷径”。不过,课题指南或规划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往往比较笼统,通常是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或方面,要真正形成课题,必须把它具体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策略

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选题策略。

(一)循序渐进策略(www.chuimin.cn)

“循序渐进”就是选题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步发展。这就要求研究者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希望一鸣惊人;研究者要选准一个恰如其分的研究基点,从一个基本问题做起,选好了一个突破口,有了成果,有了经验,有了积累之后,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扩展开来,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

(二)“边缘搜索”策略

所谓“边缘搜索”就是在“边缘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在教育科研中,“边缘地带”往往被人们忽视,很少有人涉足,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和可供开发的处女地。包括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大、中、小、幼学段的边缘,课题与课题之间的边缘,等等。一些新的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都是人们在边缘结合点上辛勤耕耘的成果。近年来,有不少采用“边缘搜索”策略选择的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学等单位研究的“关于大、中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就是一个大学、中学学段边缘的课题。大学和中学的德育工作是一个既有相对独立层次、又有密切联系的系统工程。但在大学和中学德育过程中,衔接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大学和中学德育工作衔接的实践及其研究仍是薄弱环节。

(三)联想移植策略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1)类比,类比思考策略是根据两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的一种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思维方法。如教育系统论是把学校类比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的方法构建的。

(2)对立,是指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确定课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孙孔懿的《教育失误论》,石欧的《教学病理学》,就是从教育、教学的积极方面的对立面选题。再如一般都认为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教育有无负效应?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怎样预防与减少教育的负效应?经过反思,有的教师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导致教育产生负效应的事情不在少数,于是就提出了“教育负效应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课题,视角较新,并获得全国“教育论坛”征文二等奖。这种方式所确定的课题,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

(3)组合,即把几种事物、概念组合在一起联想。

移植是将一领域中的科研成果和方法应用到另一领域去。“移植是科学发现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发现都可以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往往有助于进一步发现。”[1]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语文教学的弊端出发,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的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移植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在教育科学研究选题中运用较多的是原理移植、方法移植。

(四)转换思考策略

转换思考策略是指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从而获取新的研究课题的思维方法。转换思考策略是一种没有直接的道路可走时,通过间接道路巧妙绕过障碍物的一种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不是以否定原有结论为前提,而是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

如对教学这一学校中最经常进行的认识活动的研究,最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它的特点与规律,后来又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由此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得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只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到全面的认识,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个方面的结论简单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种视角的转换,就可以产生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

(五)厚积薄发策略

厚积薄发策略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善于积累各种信息,对新信息具有较强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各种新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和加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注意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从外界接收的信息数量和种类越多,信息质量越高,不同组合的数量也就越多。有了厚实的积累,选择课题就游刃有余。

如有的研究者感到在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对学生而言,他们完全不了解评改的过程,而只看到评改的结果,不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广泛收集了山东省、上海卢湾区以及其他省市的有关学生作文评改研究的改革经验,加上本校教师尝试的“小组评改”的经验,将几个经验归在一起,经过比较分析,提炼出“小学高年级作文小组自主分项分级两次评改指导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