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改革是其教育界一次深刻的革命,同时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其产生至今先后历经了五个阶段。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各个阶段展现出与之相应的特点,先是课程内容上不同种族文化阶层知识的增添,又过渡至课程编制方式的变革,最后从以上的技术层面转向理论层面,产生了全新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观。......
2023-11-18
种族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渗透至学校的整个教育环境,对学校在新的多元文化阶段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识到并推崇种族文化的多样性;以不同种族文化个体的参与为基础增强社会凝聚力;尽可能提供给个体和群体平等的机会;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增强人的尊严感与民主意识。从以上论述亦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学校教育一直被赋予重要角色,但其现状与要求之间毋庸置疑存在很大差距:对种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合法理解已成为一个社会现实,但是仍有许多学校、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在不自觉的抵制;在显性课程主导的课程结构中学生所获得的种族文化知识往往是不正确的;课程实施中关于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知识及信仰有时会对学生的观念发展起限制作用,而且种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常常被视为消极性差异[4]。J.A.本科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观应涉及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层面:内容的完整(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的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歧视(Prejudice reduction)、平等的教育学(Equity pedagogy)、强制性的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过程,它不仅是课程形式的改换,最根本的是课程观念的更新”。[5](p.551)对课程整体的认识——课程应该统整。有效的多元文化教学最有可能发生在一个接受、鼓励并尊重种族文化多样性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为获得这样的教育环境必须改变以往显性课程的统治地位,将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加以统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多元文化教育情景。课程内容观——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应反映学生的文化学习风格,使不同种族的学生融入学校。研究表明,有色儿童尤其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色儿童经常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语言特性以及其他文化特点与学校文化格格不入,并由此产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将此突出,这是因为“课程作为文化的反映在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时往往倾向于传播文化的技术与工具层面,对文化的深层价值观念层面则反映的颇为迟钝[5]”。如何消除这种“文化惰性”呢?方法之一就是在课程内容中突出不同种族儿童的文化学习风格,使儿童融入学校背景之中,探知文化深层价值。课程目的观——多元文化课程首先应该不断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自我认同感。J.A.本科斯认为要达到此目的,课程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阶段得到逐步发展:1)帮助学生发展正确认同感,学生必须自问如“我是谁?”“我应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而课程应予以回答;2)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我观念,超越第一阶段的两个问题。学生应对不同种族文化持肯定态度;3)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理解能力,使其清醒的认识到在种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种族文化何以形成展趋势。其次,应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美国不同种族、文化群体的经验整体,即培养学生跨越种族文化的能力,能立于客观立场转换视角探讨每一种文化的存在价值。课程必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对未来正确作出选择。再次,使学生学会理解美国不同种族及文化的变化与更替。课程评价观——必须改变旧有主流文化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评价体系。(www.chuimin.cn)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宏观层面的课程研究系统、行政系统、实践系统等和微观层面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改革,在本文中主要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转向。另外,由于美国目前仍未出现统一的理想课程理论模式,所以在课程的第二个转向研究中探讨的只是课程各组成部分的亚理论(Sub theories)现状。[6](pp.473-475)
有关审视教育谈的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改革是其教育界一次深刻的革命,同时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其产生至今先后历经了五个阶段。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各个阶段展现出与之相应的特点,先是课程内容上不同种族文化阶层知识的增添,又过渡至课程编制方式的变革,最后从以上的技术层面转向理论层面,产生了全新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观。......
2023-11-18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曾热衷于为“文化”确定定义。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将“文化”称之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可以说是对文化做出的最为言简意赅的定义。这与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做的“文化”定义十分相近。[5]世人对文化问题的延绵不断的争论对人类社会的一个益处,就是已然让“文化”一词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2023-11-17
北滘中学挖掘并整合校内外资源,将特色项目转化成特色课程。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北滘中学多元特色课程的建设包括特色课程建设和课程特色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是人无我有,课程特色建设是人有我优。......
2023-07-04
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的体现首先要具备“国家意识”。所谓国家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向心力,是国民个体对国家忠诚并承担相应义务责任,并同时取得相应权利与利益保障的认识和心理状态。再加上独生子女的身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越其他,包括国家和民族。尽管调查只涉及了一部分学生,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弱化之中。......
2024-06-09
当使用低温气体、并且气体温度达到切削区材料产生引发被切削材料的低温脆性时,本书第2章2.1节所述低温脆性同样是亚干式切削过程中降低切削力、减少切削热,不同程度保护或延缓刀具被磨损的主要机理之一。亚干式切削思考的是一种能够以尽可能少的冷却介质并充分发挥其换热潜力的强化传热对策作为突破口,尽可能疏导已经产生并积聚在加工区的热量,提高加工区的换热效率。......
2023-06-25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已成为当前学前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是高校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模式变革的必然选择。“三位一体”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模式意味着要变革传统的以高校教师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新的模式强调幼儿园和地方政府都应参与高校课程实施。......
2023-07-03
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设计“双结合”教学模式,确保课程实施和目标实现。具体来说,根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体系的五类课程内容,“双结合”教学模式又内隐五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最后,“双结合”科技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技创新教学内容时所采用的,以科技主题为桥梁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具体包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应用创新。......
2023-08-03
心血管的适应性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二)运动对心血管的调节运动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因此,健身运动也是预防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保护心脏健康的积极手段。健身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完成一定工作劳动时,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的功能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负荷的需要。......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