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课程亚理论精要

多元文化课程亚理论精要

【摘要】: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过程,它不仅是课程形式的改换,最根本的是课程观念的更新”。再次,使学生学会理解美国不同种族及文化的变化与更替。另外,由于美国目前仍未出现统一的理想课程理论模式,所以在课程的第二个转向研究中探讨的只是课程各组成部分的亚理论现状。

种族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渗透至学校的整个教育环境,对学校在新的多元文化阶段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识到并推崇种族文化的多样性;以不同种族文化个体的参与为基础增强社会凝聚力;尽可能提供给个体和群体平等的机会;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增强人的尊严感与民主意识。从以上论述亦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学校教育一直被赋予重要角色,但其现状与要求之间毋庸置疑存在很大差距:对种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合法理解已成为一个社会现实,但是仍有许多学校、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在不自觉的抵制;在显性课程主导的课程结构中学生所获得的种族文化知识往往是不正确的;课程实施中关于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知识及信仰有时会对学生的观念发展起限制作用,而且种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常常被视为消极性差异[4]。J.A.本科斯认为多元文化课程观应涉及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层面:内容的完整(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的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歧视(Prejudice reduction)、平等的教育学(Equity pedagogy)、强制性的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过程,它不仅是课程形式的改换,最根本的是课程观念的更新”。[5](p.551)对课程整体的认识——课程应该统整。有效的多元文化教学最有可能发生在一个接受、鼓励并尊重种族文化多样性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为获得这样的教育环境必须改变以往显性课程的统治地位,将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加以统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多元文化教育情景。课程内容观——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应反映学生的文化学习风格,使不同种族的学生融入学校。研究表明,有色儿童尤其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色儿童经常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语言特性以及其他文化特点与学校文化格格不入,并由此产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将此突出,这是因为“课程作为文化的反映在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时往往倾向于传播文化的技术与工具层面,对文化的深层价值观念层面则反映的颇为迟钝[5]”。如何消除这种“文化惰性”呢?方法之一就是在课程内容中突出不同种族儿童的文化学习风格,使儿童融入学校背景之中,探知文化深层价值。课程目的观——多元文化课程首先应该不断提供机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自我认同感。J.A.本科斯认为要达到此目的,课程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阶段得到逐步发展:1)帮助学生发展正确认同感,学生必须自问如“我是谁?”“我应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而课程应予以回答;2)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我观念,超越第一阶段的两个问题。学生应对不同种族文化持肯定态度;3)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理解能力,使其清醒的认识到在种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种族文化何以形成展趋势。其次,应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美国不同种族、文化群体的经验整体,即培养学生跨越种族文化的能力,能立于客观立场转换视角探讨每一种文化的存在价值。课程必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对未来正确作出选择。再次,使学生学会理解美国不同种族及文化的变化与更替。课程评价观——必须改变旧有主流文化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多元文化相适应的评价体系。(www.chuimin.cn)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宏观层面的课程研究系统、行政系统、实践系统等和微观层面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改革,在本文中主要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转向。另外,由于美国目前仍未出现统一的理想课程理论模式,所以在课程的第二个转向研究中探讨的只是课程各组成部分的亚理论(Sub theories)现状。[6](pp.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