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学互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学互动

【摘要】:在研究性学习这种开放的课程形态中,存在两种互动关系;一种是学生内部的互动,一种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教学参考书的权威性将会面临学生的挑战。在常规教学中,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学生要求教师再深造。由此可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更体现为一种富有再生能力的“转换”。

现代主义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显著区别之一是开放性与封闭性。

在复杂、多元的开放系统中,将出现一种全新的秩序,不再是来自古典科学的对称的、简单的、序列性的秩序,而是一种在后现代科学中开始发现的非对称性的、混沌的、分形(fractal)的秩序。当这种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在研究性学习这种开放的课程形态中,存在两种互动关系;一种是学生内部的互动,一种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无论哪种互动关系,“转换”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www.chuimin.cn)

学生内部的互动,是通过小组合作过程中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我们又不能把这种互动仅仅看作是信息的交流或成果的分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探讨问题时所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和创造灵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这里不仅有“交流”,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转换”。

师生之间的互动突出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教学参考书的权威性将会面临学生的挑战。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和书刊文献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学界的权威论断,这就使教师的学识捉襟见肘,教学参考书相形见绌。在常规教学中,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学生要求教师再深造。由此可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更体现为一种富有再生能力的“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教师“培养”了学生,学生也“培养”了教师,师生共同成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