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堂教学实现双向互动

课堂教学实现双向互动

【摘要】:班级上课制则是造成课堂教学交往单边化另一个重要原因。[4]此外,由于个体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而班级上课制强调的是标准化、同步化和统一化,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无法顾及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和主体性都被忽视,这些因素都使得课堂教学交往成为教师的单边活动,而不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在交往活动中,参与交往的主体都是能动的、有意识的信息交换者和传递者,他们都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交往活动的,这就决定了交往活动不是没有反馈的单向活动,而是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对话,它是一种活生生的双边过程,而不是一种僵化的强制的过程。但现有的课堂教学交往却呈现单边化和静态化的倾向,有人从时间的角度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交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向全体学生灌输为主,以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单向交流为主,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2]而且师生之间的这种交往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静态的个体交往。[3]

课堂教学交往过程的单向化与静态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其中之一。由于教师思想的保守性,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及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性等因素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教学观念强调知识的授受,因而容易导致教师的满堂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不是以主动、积极、自由的主体参与教学交往,在课堂中,只能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因此,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之间缺乏对话,更多的是教师个人的“独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反馈,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的个人表演。(www.chuimin.cn)

班级上课制则是造成课堂教学交往单边化另一个重要原因。班级上课制以学生集体作为教师与学生个体进行交往的中介,教师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要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因此变得疏远和抽象。师生关系的疏远化和抽象化导致了师生交往的疏远化和抽象化,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因为只有在我们与人类的直接交往中,我们才能洞察人的特性。要理解人,我们就必须在实际上面对着人,必须面对面地与人来往。”[4]此外,由于个体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而班级上课制强调的是标准化、同步化和统一化,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无法顾及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和主体性都被忽视,这些因素都使得课堂教学交往成为教师的单边活动,而不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