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和行动准则,并且用实际行动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以及身边人。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实事求是是徐特立一贯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徐特立一生最为重要的思想品质之一。他在全党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身边的同志、家人、学生也都因为徐特立实事求是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而感到敬佩。科学精神是徐特立始终秉持并不断发扬的优秀品质。......
2023-11-24
毛泽东同志曾通俗地解释过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性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478.)毛泽东同志是在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批判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的前提下作出这一解释的。他曾具体地描述过当时的不良教风:“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475.)也曾具体地辨析过两种不同的教育者:“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并且辛辣地批判他们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说他们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477.)这是历史的批判,但是,却又恰恰言中了时下失落了求是精神的学校德育。
可以认为,时下的学校德育,依然“不引导学生研究”,而且,还在把德育疏离于生活。育德者们尽管也试图逐步淡化“做研究工作”和“做实际工作”的区别,或者试图让自身素质规格的理论与实际“统一”,然而,这种统一的实质却依然令人担忧。有些缺乏实践经历的研究者,摆脱不了书斋里读来的、不能体悟其与时俱进品质、不能对其进行“运动的抽象”的理论局限性,试图让中国活生生的受教育者们削足适履,难免不显示出头重脚轻的毛病来;而那些在实质上并没有认真“讲学习”的、不具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理论水平的实际工作者,则只能维持陈旧的德育经验,凭借权势权威试图驾驭现代德育,这自然遮掩不住根底浅的素质缺憾。因此,求是精神的失落也就在所难免:
1.人们在执着的应试教育和形式主义的素质教育的事实面前,在德育工作形式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疲软乏能的事实面前,却依然不能尊重事实、有的放矢地改造事实,反而不顾受育者的心理逆反、行为淡漠,依然顾我地空谈加强德育,而且还自欺欺人地标榜德育的一些虚假成效。其实,从育德者的较普遍的理念态度来分析,时下的学校德育虽然换了些内容、改了些方式,但是“换药没换汤”的因循守旧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他们对复杂道德环境对学生发生着深刻影响的事实仿佛置若罔闻,这造成师生各自的道德人格两重性,师生间的道德对话则是讲假话讲套话心照不宣。(www.chuimin.cn)
2.人们改造学校德育,没能花费足够的心血来研究学生们的品德心理、发展心理,也没能以同样态度研究中国文化的传统与中国普遍的现实情况,由此,即使有了适应发展的道德内容,却依然寻不到适合发展中的儿童青少年的德育方法或有效策略。其实,我们有许多见诸媒体的德育成功的报道,在追寻的事实印证中都会出现大相径庭的另外一些东西,人们以数量化的、所谓科学评估的、所谓实证的办法提供的事实,往往只是道德行为的、现象的,却未必就是德性和人格。
3.身教、人格之教,这是德育求是一个重要理念,但它却至念也没能在育德者中确立起不可替代的育德价值来。而实际上,育德者的德性行为事实是德育的根本,如果我们承认教育之最大失误是德育的话,那么有理由认为德育的最大失误是育德者的自身德性及人格成长。其实,人们是否以主观愿望去“求”,这里的“是”都是存在的事实,然而在现实德育中,育的重心却总被幼稚地孤立地定位于受育者,而不同时是育德者,这正是一个普遍性的误识,这是没能领悟“其身正,不令而行”、“正人先正己”的真理。
有关审视教育谈的文章
徐特立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和行动准则,并且用实际行动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以及身边人。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实事求是是徐特立一贯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徐特立一生最为重要的思想品质之一。他在全党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身边的同志、家人、学生也都因为徐特立实事求是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作风而感到敬佩。科学精神是徐特立始终秉持并不断发扬的优秀品质。......
2023-11-24
在宜山,浙大确定了“求是”校训,并请马一浮先生和应尚能先生完成了校歌的创作。从此,校训和校歌就真正成了浙大师生的精神财富。而“求是精神”所代表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就成了浙大师生的共同追求。宜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浙大师生的忙碌身影,宜山的百姓记住了浙大的“求是”精神。......
2023-10-07
晏几道词的特色:①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的追求。②晏几道常建构梦境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
2023-11-30
2013年4月22日,在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我父亲举办的百岁华诞庆贺会上,听到了学校领导、父亲的同事、学生的发言,大家对父亲做了很高的评价:陈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陈先生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当时我们为之一振: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我们从小就熟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对浙大西迁,尤其对父亲在浙大西迁过程中的情况知之甚少。......
2023-10-07
通过数次集体寻访活动,我们感受到当年父亲求学的不易与艰难,目睹了那些西迁后代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收获满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年多来的寻访活动意义非凡,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西迁后代重温和传承浙大求是精神的执着与兄弟姐妹般的情谊。2018年6月13日,重走西迁之路的浙大后代,怀着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寻根之路的第一站——湄潭。......
2023-10-07
——普希金《致大海》自鸿蒙初开,大海就是生命的摇篮。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公报显示,近年来,中国全海域海水水质污染加剧,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大面积和有毒赤潮多发,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可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023-11-17
有一种看法,认为真实的历史就是血与火的历史,血雨腥风,征战杀伐,尔虞我诈,根本无仁爱、和平、诚信可言,因此,任何有关仁爱、和平、诚信的思想与典籍,都是虚伪的,都是粉饰,都是说教。孔子思想的重大贡献,是自觉到礼乐制度、等级规范背后的“仁爱”思想的重要,把它凸显了出来。“仁”是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观点,它统率了义、礼、智、信,并展开为忠、恕两面。......
2023-07-25
我认为分量重的话是以下几句:老之感到无着落,原因是,先则天弃之,其后才是人弃之。而感奋之情却像是有增无减,其后随着来的必是悔恨,悔恨又一次“失落”。也只能写下来,以求不忘有这样的失落而已。不幸是心情感奋时灵机就泯灭,以致应该取得并珍重储存的竟成为失落。然而可惜,这如意算盘只存于事后的遐想,至于实际,所得仍是两个字,失落。失落是不幸,而又无法补偿,所以是痛苦的。......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