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沈阳满族风情,热情欢快的音乐、舞蹈活动

沈阳满族风情,热情欢快的音乐、舞蹈活动

【摘要】:满族及其先民多以游牧围猎为生而又能歌善舞。这种性格的长期沉淀,使满族音乐旋律俭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因繁重艰辛的劳动急需松弛休息,故歌舞深受满族人民的喜爱并得以发展。满族歌舞始于民间,用以自娱,始终保持其淳朴之风。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

满族及其先民多以游牧围猎为生而又能歌善舞。长期的野外劳动和简单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这种性格的长期沉淀,使满族音乐旋律俭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因繁重艰辛的劳动急需松弛休息,故歌舞深受满族人民的喜爱并得以发展。满族歌舞始于民间,用以自娱,始终保持其淳朴之风。

“渤海乐”的《新靺鞨》,“女真乐”的《鹧鸪》、《臻篷篷歌》,满族民歌《出征歌》、《子孙万代歌》等,后被宫廷用以典礼、祭祀、宴飨而日趋高雅化。如渤海乐舞成为渤海国、日本国的宫廷乐舞;女真乐舞用于大金朝宫廷;满洲“莽式空齐”演变成清宫廷“庆隆舞”。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

满族人民能歌善舞,祭祀、喜庆、节令无不歌舞之。歌与舞紧密相连,故歌舞音乐是其音乐的主体。

在丰富多彩的歌舞中,“莽式空齐”和“鞑子秧歌”最具典型。

一、“莽式空齐”是满族盛传之传统歌舞,“满洲大宴会,主家男女,也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式’。”“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由此观之,“莽式”为舞,“空齐”为歌。

“莽式舞”之表演有九折十八势,九折:起式、拍水、穿针、吉祥步、单奔马、双奔马、怪蟒出洞、大小盘龙、大圆场。十八式:手、脚、腰各三式,肩、转、走各两式,鼓三式。

“莽式空齐”深受满族人民喜爱,其喜爱之程度正如杨宾诗中所说:(www.chuimin.cn)

“马闲青草后,人醉晚风前,莽式空齐曲,逍遥二十年。”乾隆年间,被宫廷乐舞吸收后发展为“庆隆舞”。

二、“鞑子秧歌”就是东北满族秧歌。满、汉皆有秧歌,既各有特色,又相互吸收发展。

满族秧歌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表演,表演者前有持伞类似卖膏药之人,后有扮演各式角色,手持圆木相击对舞,以锣鼓伴奏,歌舞更迭。

满族民间歌舞还有萨满祭祀乐舞和单鼓乐舞中之“抓鼓舞”、“腰铃舞”、“太平鼓舞”、“铜镜舞”及儿童游戏舞《笊篱姑姑》等。

何耳《燕台竹枝词.太平鼓》云:

铁环震响鼓蓬蓬,跳舞成群岁渐终。

见说太平都有象,衢歌声与壤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