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一开始就弄懂了,但说实话,我真正理解它的原理,是在知道这条定律的10年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力的作用”等同于物体的位置移动。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落体运动,正是由于地球有吸引力,苹果才会掉到地上,同时,苹果对地球也有相同的引力。作为两个物体,苹果和地球都可以理解为落体,只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相对地球来说,苹果的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向苹果移动的距离同样如此。......
2023-11-18
众所周知,同样在寒冷的天气,有风时比没有风时更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缘由。事实上,只有生物才会感觉到有风时更寒冷。如果让风对着温度计吹,它的汞柱高度绝不会下降。人在有风时会觉得特别冷,从脸部或全身散出去的热量比没有风时多得多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没有风,新的冷空气取代那些已经被身体暖和了的空气的速度更慢。风刮得越猛烈,每分钟与皮肤接触的新的冷空气就越多,我们身体散失的热量自然会更多,这已经足够让我们觉得非常寒冷了。
我们觉得寒冷还有另一个原因,即便是在冷空气中,皮肤也在不停地蒸发水分,而蒸发是需要热量的,会带走我们身上和附着于身上的那一层空气热量。如果空气静止不动,蒸发的速度就会减慢,因为紧贴皮肤的那一层空气中很快就会有饱和了的水蒸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如果已经饱和,蒸发现象就会消失。但如果空气不断地流动,贴到皮肤上的新空气源源不断,那么蒸发就会不断进行,我们身体的热量随之不断被带走。
风的冷却作用有多大呢?取决于风速和空气的温度。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强得多。假设此时空气的温度是4℃,如果没有风,我们皮肤的温度差不多是31℃。如果此时有一点儿微风,风速约为2米/秒,也就是能吹动旗子而吹不动树叶的强度,此时皮肤的温度会下降7℃。当风速达到6米/秒,就是红旗迎风飘扬时,皮肤的温度就会下降9℃(大概只有22℃了)。上面这些数据,摘自卡利坦的著作《大气物理学原理在医学中的应用》。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查找更多更有趣的详细描述。(www.chuimin.cn)
所以,在判断身体对寒冷的感受程度时,除了要考虑温度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风速的影响。在同样寒冷的天气里,圣彼得堡的人会觉得比在莫斯科的人更难受,因为在波罗的海沿岸,风速高达5~6米/秒,而莫斯科的风速为4.5米/秒,外贝加尔区的平均风速则仅为1.3米/秒。因此,莫斯科的严寒会好受一些。同样的道理,东西伯利亚几乎很少刮风,尤其是在冬季,所以那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酷难耐。
有关趣味物理学(续篇)的文章
或许你一开始就弄懂了,但说实话,我真正理解它的原理,是在知道这条定律的10年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力的作用”等同于物体的位置移动。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落体运动,正是由于地球有吸引力,苹果才会掉到地上,同时,苹果对地球也有相同的引力。作为两个物体,苹果和地球都可以理解为落体,只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相对地球来说,苹果的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向苹果移动的距离同样如此。......
2023-11-18
大家都知道,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在地球上。坐在舱边的凯弗尔用被褥紧紧地裹住身体,慢慢地放下双脚。当他的脚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仅为半英尺时,他迟疑了一小会儿,最终还是一脚踩在了月球的表面。如果是在地球上,一个人摔倒后在第一秒的时间里下落5米,在月球上下落的高度仅为80厘米。忽然,凯弗尔出现了,他站在一个光秃秃的峭壁上,就在离我大约20米的地方,正微笑着招手。......
2023-11-18
他知道大自然中为什么不存在那种能够阻碍万有引力穿透的物质,而且认为自己具有制造这种物质,连万有引力都无法穿透的物质的能力,并对此信心十足。当窗帘全部放下来,飞行器被遮得严严实实时,任何东西都会被阻挡在外面,无法进入飞行器内部,光线、辐射、万有引力,无一例外。......
2023-11-18
在本书的开头,我提到过一本书《月球上的国家史》,作者西拉诺·德·贝尔热拉克在书中曾描写过一个有趣的飞行器,它的制作原理就是磁力。借助这个飞行器,小说的主人公飞上了月球。很多人都没有怀疑过书里所描述的磁力飞行器的作用,他们知道这个设计仅仅只是想象而已,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设计无法实现的原因。西拉诺生活在17世纪中期,那时候,人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一无所知。......
2023-11-18
一定会有一些读者朋友想亲自验证上文中介绍的各种计算。我们假定炮弹在炮膛里是均匀加速的,所以这些数值只是近似数值。由上文可知,炮弹最终的速度是:v=16000米/秒。在已知s和v的情况下,如果炮弹进行的是匀加速运动,炮弹在炮膛里运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了。这些数据无疑是驳倒凡尔纳小说中诱人计划的最好佐证。......
2023-11-18
凡尔纳描写过一个叫马迪夫的大力士:“他的脑袋硕大无比,身材高大挺拔,胸膛像铁匠的风囊一样壮,腿和木头柱子差不多粗,胳膊像起重机,拳头就像是个铁锤……”凡尔纳对大力士马迪夫这一壮举的描述如下:已经把支撑船身的物体移走了,船随时都可以下水。一位大力士用手抓住“特拉波克罗”号船身上的缆索,身子几乎贴在了地面上。快艇被大力士拯救了!这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就是马迪夫。......
2023-11-18
“永动机”的探索者之间曾流行一种设想:将发电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而事实上,这两台机器的联合体就是一台机器,即便不用外部能量介入,也可以自我运转。要是没有摩擦力,“联动机”和它的每一条滑轮将永远转动,但这种持续的运动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发动机”只要做任何一点儿外部工作,立马就会停止运动。因此,联动机只能做永恒的运动,不可能成为永远的发动机。而且,此类“永动机”犯的都是一样的错。......
2023-11-18
现在,来想象一下怎样才能飞到天上去。意思就是,如果要让大气压力减少一半,必须上升到5.6千米的高度。这两个高度位于常说的平流层。我们把整个20千米厚度的大气温度看作是相同的,认为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一般来说,每上升1千米,空气温度平均会下降6.5℃。[4]蒙哥尔费兄弟,法国航空先驱、热空气球的发明人。作用于斜面上的压力比较小。[7]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法国分析学家、概率论学家、物理学家。......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