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一开始就弄懂了,但说实话,我真正理解它的原理,是在知道这条定律的10年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力的作用”等同于物体的位置移动。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落体运动,正是由于地球有吸引力,苹果才会掉到地上,同时,苹果对地球也有相同的引力。作为两个物体,苹果和地球都可以理解为落体,只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相对地球来说,苹果的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向苹果移动的距离同样如此。......
2025-09-30
一定会有一些读者朋友想亲自验证上文中介绍的各种计算。下面,就把这些算法全都列出来。我们假定炮弹在炮膛里是均匀加速的(事实上,时刻不同,加速度也不同),所以这些数值只是近似数值。
在后面的计算中会用到以下公式:
t秒末的速度为:v=at(其中,a为加速度)
t秒内经过的距离为:
按照以上公式,可以将“哥伦比亚”号大炮炮膛里的炮弹的加速度计算出来。小说里讲到,没有装火药的炮膛部分长为210米,这其实就是大炮需要走的路程s。
由上文可知,炮弹最终的速度是:v=16000米/秒。在已知s和v的情况下,如果炮弹进行的是匀加速运动,炮弹在炮膛里运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来了。v=at=16000米/秒,代入公式可得:
可得:
炮弹在炮膛里大约滑行了秒,把数据代入公式v=at,可以得出:也就是说,炮弹在炮膛里的加速度为640000米/秒2,这大概是重力加速度(g)的64000倍。如果只想让炮弹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0倍,也就是100米/秒2,炮膛的长度为多少呢?(https://www.chuimin.cn)
将刚才的算法进行逆运算就可以得到:已知数据a=100米/秒2,v=11000米/秒(仅限于在真空中运行,没有大气阻力的情况)。由公式v=at,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11000=100t
t=110秒
通过公式s=,可以得出炮膛的长度,代入数据可得:
s取整为600千米。
这些数据无疑是驳倒凡尔纳小说中诱人计划的最好佐证。
相关文章
或许你一开始就弄懂了,但说实话,我真正理解它的原理,是在知道这条定律的10年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力的作用”等同于物体的位置移动。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落体运动,正是由于地球有吸引力,苹果才会掉到地上,同时,苹果对地球也有相同的引力。作为两个物体,苹果和地球都可以理解为落体,只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相对地球来说,苹果的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向苹果移动的距离同样如此。......
2025-09-30
他知道大自然中为什么不存在那种能够阻碍万有引力穿透的物质,而且认为自己具有制造这种物质,连万有引力都无法穿透的物质的能力,并对此信心十足。当窗帘全部放下来,飞行器被遮得严严实实时,任何东西都会被阻挡在外面,无法进入飞行器内部,光线、辐射、万有引力,无一例外。......
2025-09-30
凡尔纳描写过一个叫马迪夫的大力士:“他的脑袋硕大无比,身材高大挺拔,胸膛像铁匠的风囊一样壮,腿和木头柱子差不多粗,胳膊像起重机,拳头就像是个铁锤……”凡尔纳对大力士马迪夫这一壮举的描述如下:已经把支撑船身的物体移走了,船随时都可以下水。一位大力士用手抓住“特拉波克罗”号船身上的缆索,身子几乎贴在了地面上。快艇被大力士拯救了!这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就是马迪夫。......
2025-09-30
此时,朋友建议让月亮停下来。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命令地球停止转动,忽略了惯性的问题。由于存在惯性,地球突然停止转动时,会把表面上的所有东西都甩出去。年轻人又命令雷电和狂风停下来,然后陷入了沉思。......
2025-09-30
约从1277年起,马可·波罗从北京出发到中国各地游历访问。1298年,马可·波罗获释回家,后成为巨富,因向乡邻讲述中国情俗时常以百万之数形容,故被称为“百万先生”。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到近代欧洲流行的“中国趣味”,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华文化西传的高潮时期,这不仅是一段人类文明史上的佳话,更为今天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5-09-30
传记能带给人类最高境界的交流乐趣,并且漫无边际,这就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享受。但是平凡的我们最终会通过传记多方面的了解他们。当然,检验传记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并不是因其伟大,而是在于其趣味性以及它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记与其相连的肖像画是一脉相承的。最完美的画像与传记都采用同样的创作技巧。所罗门的传记也属于这种类型,它描述了一个残忍的等级制度束缚下的特殊的性格。......
2025-09-29
“趣味”是一个具有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词,它是人们的一种审美体验,也是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所追求的高度。所谓副刊的趣味性,指的是副刊的内容让读者感到有兴趣,能引起会心的微笑或愉快的情绪,使读者从中获得教益。副刊的趣味性是针对读者的阅读情趣而言的。同时,“趣”也是副刊的风情,是副刊所具有的幽默特质。另外,诗作的趣味也常在副刊上出现,比如《今晚报》的“诗林......
2025-09-30
通过无人机来真正使用这些理论,看一看物理学和数学是如何与无人机姿态变化相关联的,深奥的控制算法是如何通过编程语言实现的,看似繁杂的机器人硬件有着什么样的数学本质呢?通过无人机,可以让这些知识不只停留在考卷中,更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感知,让理论显现出确实的价值和意义,如此一来还需要什么其他的刺激因素么?赶紧抱着被子去图书馆通宵达旦吧,通过无人机你会发现那些枯燥的知识也是有生命力的。......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