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人》这部小说里的物理学解释说得通吗?小说《隐身人》出版10年后,德国的一位解剖学家将该想法变成了现实——当然,实验的对象不是活物,而是标本。不过,如果他们愿意,做出完全透明的标本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要做的是,用具有透明作用的溶液浸泡人体,而且要保证人体组织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作家将小说的细节设计得非常周密,大家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仿佛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隐身人。......
2023-11-18
威尔斯[1]在一篇幻想小说中,对一个年轻人的特异功能进行了描述。这个年轻人算不上聪明,却天生具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无论许下什么愿望,立刻就会实现。可是很不幸,这项特异功能让他和其他人蒙受了无穷的灾难。
有一次,年轻人参加一场晚宴。这场晚宴要持续到很晚才结束,他害怕回家太晚,便想让黑夜延长,但是绞尽脑汁也无计可施,因为只有让其他天体同时停止转动,黑夜才能延长,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此时,朋友建议让月亮停下来。
年轻人觉得这种办法行不通,因为月亮太遥远了。朋友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就算你无法让月亮停下来,让地球停下来也没问题啊!但愿这样做不会有其他影响!”
“好吧,让我试一试。”年轻人说。
他大声喊道:“地球,你快停下来!”话音刚落,年轻人和朋友立刻飞到了空中,速度非常惊人。
他一边飞一边想:“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可不行,我还要回家呢,我可不想就这么死掉。”他正想再次许愿时,一件倒霉事发生了。
转瞬间,他和朋友落到某一个地方,那地方好像刚刚发生过大爆炸,石头和坍塌的建筑随处可见,时不时还会有盘子之类的东西飞驰而过。庆幸的是,两人安然无恙。紧接着,一头牛又飞了过去,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摔得粉身碎骨。猛烈的大风呼啸着,年轻人觉得视线模糊。
他扯着嗓子大喊:“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刮这么大的风?难道是因为我许的愿望?”
大风呼呼作响,年轻人睁大眼睛迅速扫视了一圈:“啊,为什么天上什么变化都没有呢?月亮还在天上。地上是怎么回事?城市不见了,房子不见了。大风来自何处?这不是我的命令啊!”(www.chuimin.cn)
他尝试着站直身子,可是每次都失败了,最后只好放弃。年轻人趴在石头和土堆里,拼命地往前爬,周围却只有一片废墟。
他想,宇宙中肯定有什么东西被破坏了,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没错,一切都被损毁了。房子、树木……全都消失了,更别提其他生物了,眼前只剩下满地的废墟和随处可见的碎片。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命令地球停止转动,忽略了惯性的问题。由于存在惯性,地球突然停止转动时,会把表面上的所有东西都甩出去。房子、树木,以及那些没有牢牢固定在地球上的东西,全都会沿着地球以切线的方向飞出去。它们飞行的速度快得惊人,所以掉落地面时全被摔成了碎片。
年轻人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但非常清楚自己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感到很自责,便下定决心,从此再也不许愿了,当务之急是恢复被损毁的一切。
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吓人了,肆虐的狂风夹杂着尘土,遮住了月亮,不远处甚至还有洪水暴发的声音。电闪雷鸣间,年轻人看到一堵水墙正以惊人的速度咆哮而来,他无奈地朝着水墙大喊:“快停下来,立刻停下来!”
年轻人又命令雷电和狂风停下来,然后陷入了沉思。
“可千万不要再出这种状况了!”他自言自语,“要是我说的话还能应验就请收回这种特异功能吧,它太恐怖了!我只想和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现在最要紧的是让一切都恢复原貌!让城市、房屋、树木等一切都恢复原貌吧!”
有关趣味物理学(续篇)的文章
《隐身人》这部小说里的物理学解释说得通吗?小说《隐身人》出版10年后,德国的一位解剖学家将该想法变成了现实——当然,实验的对象不是活物,而是标本。不过,如果他们愿意,做出完全透明的标本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要做的是,用具有透明作用的溶液浸泡人体,而且要保证人体组织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作家将小说的细节设计得非常周密,大家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仿佛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隐身人。......
2023-11-18
大家都知道,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在地球上。坐在舱边的凯弗尔用被褥紧紧地裹住身体,慢慢地放下双脚。当他的脚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仅为半英尺时,他迟疑了一小会儿,最终还是一脚踩在了月球的表面。如果是在地球上,一个人摔倒后在第一秒的时间里下落5米,在月球上下落的高度仅为80厘米。忽然,凯弗尔出现了,他站在一个光秃秃的峭壁上,就在离我大约20米的地方,正微笑着招手。......
2023-11-18
地球自转1851年的一天,法国物理学家付科和他的两个助手一同走进巴黎大教堂。付科指着这种现象便对教堂看管说:“看见了吧!这就证明地球在自转。”当人们在巴黎大教堂亲眼目睹过付科的实验,并听到他的解释后,就改变了看法,相信地球在自转的人就会多起来。今天,包括北京西郊动物园斜对面的北京天文馆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天文馆大厅里,都悬挂着又长又大的“付科摆”,因为它能向人们揭示地球在自转的秘密。......
2023-12-07
在本书的开头,我提到过一本书《月球上的国家史》,作者西拉诺·德·贝尔热拉克在书中曾描写过一个有趣的飞行器,它的制作原理就是磁力。借助这个飞行器,小说的主人公飞上了月球。很多人都没有怀疑过书里所描述的磁力飞行器的作用,他们知道这个设计仅仅只是想象而已,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设计无法实现的原因。西拉诺生活在17世纪中期,那时候,人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一无所知。......
2023-11-18
众所周知,同样在寒冷的天气,有风时比没有风时更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缘由。事实上,只有生物才会感觉到有风时更寒冷。人在有风时会觉得特别冷,从脸部或全身散出去的热量比没有风时多得多就是其中一个原因。风刮得越猛烈,每分钟与皮肤接触的新的冷空气就越多,我们身体散失的热量自然会更多,这已经足够让我们觉得非常寒冷了。因此,莫斯科的严寒会好受一些。......
2023-11-18
现在,来想象一下怎样才能飞到天上去。意思就是,如果要让大气压力减少一半,必须上升到5.6千米的高度。这两个高度位于常说的平流层。我们把整个20千米厚度的大气温度看作是相同的,认为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一般来说,每上升1千米,空气温度平均会下降6.5℃。[4]蒙哥尔费兄弟,法国航空先驱、热空气球的发明人。作用于斜面上的压力比较小。[7]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法国分析学家、概率论学家、物理学家。......
2023-11-18
“永动机”的探索者之间曾流行一种设想:将发电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而事实上,这两台机器的联合体就是一台机器,即便不用外部能量介入,也可以自我运转。要是没有摩擦力,“联动机”和它的每一条滑轮将永远转动,但这种持续的运动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发动机”只要做任何一点儿外部工作,立马就会停止运动。因此,联动机只能做永恒的运动,不可能成为永远的发动机。而且,此类“永动机”犯的都是一样的错。......
2023-11-18
或许你一开始就弄懂了,但说实话,我真正理解它的原理,是在知道这条定律的10年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力的作用”等同于物体的位置移动。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落体运动,正是由于地球有吸引力,苹果才会掉到地上,同时,苹果对地球也有相同的引力。作为两个物体,苹果和地球都可以理解为落体,只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相对地球来说,苹果的质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向苹果移动的距离同样如此。......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