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介涵化对现实环境的影响

媒介涵化对现实环境的影响

【摘要】:培养分析理论或涵化论,是从媒介反映现实时带有主观性这一观点出发,认为现实环境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人们对它们的认识,需借助大众传媒对它们的描述、解释。媒介不断地“涵化”客观现实,以其特殊的方式和标准“再现”现实,解释、分析、评判现实,甚至把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也“涵化”了。这种“涵化”对人们的影响是长期的、反复的、潜移默化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甚至许多传者也没有意识到。

传播效果都是通过对个人的影响而产生的,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是通过影响环境而影响个人。

1.过程

新闻传播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从注意和认知,到思想和情感,再到态度和行为,直至对整个人的塑造,不断积累、扩大和深化。不仅上述顺序的前者对后者有影响,后者对前者也会有影响,如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影响对信息的注意、认知和观点的接受,影响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

2.复杂因果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有传出方的因素、接收方的因素和传播环境等其他因素。(www.chuimin.cn)

一个传播可产生多种效果,如既有设置议题效果,又有认识改变效果,既有明显、近期的效果,又有潜在、远期的效果。多个传播也可产生同一种效果,形成综合、叠加效应,如在许多传播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某个人的思想观点。对人的长期、整体性的影响,原因更为多样而复杂。

3.含义论和涵化论

大众传媒的意义建构论或含义论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以一套通用的符号及其运用规则,即编码和解码系统,来观察、体悟、理解和阐释世界,建构起关于现实世界的图景。大众传媒能确定、固化、加强、充实、延伸和改变符号的含义,进而影响意义的建构,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甚至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比如“越战士兵”这个词,越战期间的含义是“在艰难时期献身祖国的勇敢青年”,战后的含义却是“一帮潜在的疯子,他们可能成为危险的雇员、丈夫、朋友”。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即传媒改变不了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反而被大多数人的认识所改变。媒介对符号含义的确定、延伸和替换,大多来自生活。

培养分析理论或涵化论,是从媒介反映现实时带有主观性这一观点出发,认为现实环境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人们对它们的认识,需借助大众传媒对它们的描述、解释。媒介不断地“涵化”客观现实,以其特殊的方式和标准“再现”(不同于模仿表现,而是在一定的理解下以新的方式展现)现实,解释、分析、评判现实,甚至把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也“涵化”了。这种“涵化”对人们的影响是长期的、反复的、潜移默化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甚至许多传者也没有意识到。久而久之,媒介世界成了许多人的主观世界,媒介中的是非标准、价值观成了许多受众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