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众媒介种类及地位对比

大众媒介种类及地位对比

【摘要】:顾名思义,大众媒介就是面向广大公众的媒介,包括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各种新媒体以及告示招贴、路牌灯箱广告等媒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本质上也是电子的,但被归为新媒体。电视目前仍是受众最多的媒体,但其地位已被新媒体动摇。

1.传播媒介的基本分类

物理介质,传播媒介可分为非语言媒介、语言文字(语言的书面形式)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包括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还可从电子媒介中划分出数字化新媒体。

按传播主体,即传者和受传者,传播媒介可分为个人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媒介。这里的“大众”是指广大公众,而不是与“精英”相对的“大众”。顾名思义,大众媒介就是面向广大公众的媒介,包括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各种新媒体以及告示招贴、路牌灯箱广告等媒介。非大众媒介则包括体语、烽火、军号、语言、书信、电话、传真、喇叭筒、内部参考资料、电话或视频会议系统等,以及其他各种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媒介。

按传播内容,可分为新闻媒介和非新闻媒介。广义上的新闻媒介是指能传播新闻性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公开和非公开媒介、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狭义上的新闻媒介即通常所说的新闻媒介,则仅指以新闻和时事评论(其中也有许多新闻性信息)为重要内容、连续传播的大众媒介——因其量大、面广、速度快,经常载有重要的、及时的信息和评论,还包容了许多其他重要内容,并处于新闻传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的重中之重。

2.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新媒体”即数字化新型、新兴媒体。与这一概念对应的传统媒体有印刷的和电子的两种。前者有书籍、报刊、海报、小册子、印刷广告等;后者是以电磁、电光、电子、微电子等为介质的媒体,有电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本质上也是电子的,但被归为新媒体。

电影起初是纪实的,成为最早的电子新闻媒体,而在电视兴起后,电影传播新闻的功能逐渐丧失,现在电影被更多地作为艺术而非媒介来研究。录音录像其兴也勃,其灭也忽,现已更多地由传播史家去研究了。电视目前仍是受众最多的媒体,但其地位已被新媒体动摇。

所有新诞生的媒体相对于此前的媒体而言都是新媒体,如广播对于报刊、电视对于报刊和广播,但现在使用的“新媒体”这一概念,已约定俗成地特指数字化新型媒体。广义上指所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包括网络、手机、光盘、U盘、数字播放器、硬盘录像、智能电视、电子阅读器,等等。狭义上指其中用于大众传播的,即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可双向互动的大众媒介,包括网络媒体和手机等移动终端,它们一般也可同时用于非大众传播,并在很大程度上把各种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有的传统媒体采用了数字技术,但其基本形态和性能并没有质的改变。如用数字技术制作和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在传统接收机上播放出来;如模拟电视机采用了数字技术。这些仍不能属于新媒体。而当广播电视进入了互联网或宽频有线电视网,受众可以通过数字机顶盒自主点播、下载、保存,就有新媒体的性质了。(www.chuimin.cn)

纵观传播历史,大众媒介不断朝着更多、快、广、真和方便的方向发展,将来还可能出现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新媒体。

3.进一步细分

所有权对传播媒介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分为国有的、公有的和私有的三种。这三种传媒各有利弊,适应不同的国情,也可互补。

国有即国家所有,尽量满足执政党和政府的传播需要,一般享有一定的市场特权。公有的是公共机构所有,尽量满足社会公益需要,而市场竞争力则会较弱。私有的是私人个体或机构所有,尽量满足其衣食父母——受众的需要,信息作用、市场竞争力较强,而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则较弱。

目前在中国,新闻媒介以国有党办为主,现正进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转制的改革,但主要新闻机构仍是国有事业单位,而商业性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则大多是私有的。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有少量国有的,如“美国之音”电台;较多是公有的,如英国的BBC电台,目前在西欧、日本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广播电视台基本是公有与私有并存;报刊和新媒体绝大多数是私有的,美国的广播电视也基本是私有的。但那些私有传媒,往往与政党和政府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又受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包括传媒老板和编辑记者等各种“把关人”的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还可按经济背景将传播媒介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经营分为收费的和免费的,按传播范围分为社区性、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的,按传播对象分为老年性、青年性、妇女性的,等等;按媒介内容分为综合性的和专业性的、严肃性的和娱乐性的、经济性的和体育性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