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某省召开一场大型高新技术展览会,国内多家重量级研究机构参展。周某个性开朗,擅长交往,顺利完成了对几家参展单位的采访。B研究所相关人员商量后决定,由高级工程师曹某接受采访。周某拿出录音笔,以问答方式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周某还拍摄了曹某站在展台前的照片,拟用于专访稿配图。周某根据职业习惯,尽量保留采访原样,删除了部分自认为敏感的内容,形成了访谈稿,但保留了曹某透露的机密级信息。......
2023-11-05
新闻采访的线索分他人提供的和自己寻找的两种。受众、采访对象、组织机构都可提供,自己也可从会议、社会事件、公众活动中,从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获取。政府机关、公检法机构、公用事业和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经济金融部门,都是重要的新闻来源。还可从其他媒体中发现线索和材料,尤其是从新媒体上。
采访的方式有很多,如现场观察、个别访问(包括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开座谈会、参加会议、收集资料(包括从其他媒介和互联网上搜索)、亲身体验、隐性暗访、个案调查、问卷调查。
新闻采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力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时间、地点、数据、人名、职务、机构名称(包括外文译名)等信息都必须准确无误。注意带回采访对象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料,包括名片。
(2)尽力获取具体的信息。“不久前”与“5月2日”,“一位干部”与“财务处处长”,“豪吃”与“十万元一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具体明确,可读性也更强。
(3)尽力获取新闻价值大的信息。例如,某次全国性会议上有众多人物和资料,报道者要能找出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资料,不能兴之所至地进行采访。又如某个政要人物谈了八个问题,其中有两个是既新鲜又重要的,报道者采访时要牢牢捕捉这两个问题,深入挖掘。
(4)把握采访技巧。包括以下几点。(www.chuimin.cn)
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熟悉采访对象和内容,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新闻价值,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甚至能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探讨。拟订采访计划和提纲,准备好采访设备、纸笔、行装等。
尽力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注意自身形象,给人以专业之感;采访要事先约定,准时到达,要让采访对象感到可信赖并有安全感。还要注意平时的关系积累、友情培养。
创造良好的访谈条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场所;尊重采访对象,虚心、专心、耐心倾听;尽可能不用录音机,以免采访对象心存戒备,因此要有迅速记录的功夫;善于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相应的仪表风度,适当提示采访的意义,形成融洽的访谈气氛。
对方不愿谈时不要强求,可在其他谈话中让对方感到说了也无妨,比如感到你已有所闻,只是想知道得更详细一点,或只是想证实一下。被采访者不大乐意回答的问题可放到最后问,以免早早破坏了谈话氛围。
还可采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如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位置,自己的表情动作等。
采用适当的提问技巧。可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启发,适时旁敲侧击,还可从反面激问,如采用激将法,或故意让对方感到被误解,引起对方的表白、申辩等,由要他谈变成他要谈。提问还要注意简洁、具体、自然,不犯常识性错误。
有关新闻学通论的文章
2014年12月5日,某省召开一场大型高新技术展览会,国内多家重量级研究机构参展。周某个性开朗,擅长交往,顺利完成了对几家参展单位的采访。B研究所相关人员商量后决定,由高级工程师曹某接受采访。周某拿出录音笔,以问答方式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周某还拍摄了曹某站在展台前的照片,拟用于专访稿配图。周某根据职业习惯,尽量保留采访原样,删除了部分自认为敏感的内容,形成了访谈稿,但保留了曹某透露的机密级信息。......
2023-11-05
“沟通无限”,这虽然是一句广告用语,但是放眼现实社会,人际关系莫不如此,可见“沟通”的魅力。在跟被采访对象简单电话沟通后,就要进入关键环节一一采访了。这个时候,由于有前期的沟通,在采访环节就是要把握大局,发现细节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采访的方法很重要,记者肩头扛起的是一种责任,处理这件事情则需要艺术手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表现手法也很重要,那就是暗访。......
2023-11-26
从如今的研究来看,很少有学者将采访权定义为权力,这是由于权力一词所背负的强制性政治色彩较浓厚,一般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主体。行政权力说时任《检察日报》记者王松苗认为,采访权是具有行政权利性质的民事权利。与公民权利延伸说不同的是,宪法权利说强调采访权受法律保护,在此层面上探求是否应当赋予司法请求权。......
2023-11-02
在常用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而通讯、述评等次之。新闻报道的内容应是关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事件,应有较大的价值。(三)新闻稿写作方法1.选择材料在选择文章所采用的材料时,应考虑选择最具新闻价值,并最有助于达到公共关系目的的材料。这部分较长,但删去对新闻稿的内容也不会受多大影响。......
2023-07-16
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既是传播内容问题,又是传播方式问题。公共新闻学强调民主和公共利益,呼吁传媒贴近公众生活,重新唤起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维护自己利益的热情,也使媒体重新焕发活力。公共新闻学被称为美国新闻业第四种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公共新闻运动和公共新闻学应运而生。“公民新闻学”在公共新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由公众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以此构建和监督公共空间,营造公民社会。......
2023-11-18
第三条规定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开业、产品上市以及其他庆典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礼金。第八条规定新闻采编人员要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
2023-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