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方面,体制要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改变人治过宽、过滥,严格遵守、具体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程序,包括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2023-11-18
移动传播让所有机构和个人都能方便地面向社会传播信息,大大增加了信息来源,传播内容变得更加充分和多元,新闻真实有了更多的实现可能,同时又有了更多的受干扰可能,以至于虚假新闻泛滥,许多人无所适从,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种“后真相”现象又被人利用,他们不是尽力挖掘真相,而是尽力说得动听以让人接受。
所谓“后真相”(post-truth),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这个词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度词汇,“后真相”被解释为情绪和个人理念影响公众意见,而事实真相反而无足轻重的氛围。换言之,后真相的主要表征是情绪的影响力超过对事实真相的寻求欲。2016年“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是2015年的20倍。这反映了现在许多人不理会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怀疑一切,跟着感觉走。
人们会倾向于期待、接受那些与自己价值、态度和情感、愿望相近的信息,对其真伪减少或不做留意。在真假难辨时,许多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甚至在出现了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证据后,有些人仍倾向于无视这些信息。以致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情绪更容易影响民意。如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时,南苏丹等地在虚假新闻和挑动性言论下陷入仇杀。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包括经济与社会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全面兴起,但移动传播、社交媒介的普及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www.chuimin.cn)
基于移动传播的社交媒介让人人都能面向公众传播信息,许多人在事实还不清时已急于通过社交媒介发表评论。人们接收信息也越来越多地从专业媒体转向社交媒介。反常、诡异、情绪化、耸人听闻的流言、谎言、阴谋论往往比事实更能吸引眼球,经由缺乏把关人的社交媒介得到广泛传播。正如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总裁格拉斯夫(Casper Grawthwohl)所说:“随着社交媒体崛起成为新闻来源,人们对主流机构提供的事实越发不信任。”[5]许多人的信任鄙视链是:微信私聊里说的>微信朋友圈里说的>微信社交群里说的>大众媒体里说的,尤其是在自身与媒体的倾向性不一致时。
此外,移动媒介的低信息容量很难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移动传播使传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些传者一味猎奇,未核实消息就抢先发表。这也给片面、主观、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从深层看,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的看法、能满足自己某种心理的信息,拒绝那些相反的信息。在注意、理解、记忆过程中都是如此。此外,现在移动传播用户获得信息往往是经过所谓的“协同过滤”,即往往不是自己找来信息,而是得自社交媒介如朋友圈、微信群。关注跟你相似的人、你所偏好的事,这些人把相似的观点给你,使你原有的观点更加固化,甚至歧化、偏执化。进而倾向于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事实性信息。传播机构的大数据分析、算法推送,也使受传者局限于同自己原有选择偏好相符的传播内容,不断加强这种偏好和相应的思想情感,丧失了纠正偏误认知和思想情感的机会。
有关新闻学通论的文章
社会方面,体制要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改变人治过宽、过滥,严格遵守、具体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科学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程序,包括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2023-11-18
大众社会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的社会,以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为主体,与之相应,许多信息、观点、思想、意见是通过大众媒介传播,尤其是新闻媒介传播。新闻媒介通过沟通、整合、革新和控制,维系、促进了大众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2023-11-18
中国正在建立、健全大众传播法制。党领导新闻媒介既作用于传媒机构和有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又通过制定规范调控市场。政策、纪律、指示和思想教育是党政部门的经常性调控措施。政府部门实施行政权力的调控。目前中国政府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正在转型。经济的调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这样,如英国当年的知识税。可采用讨论、批评、表彰等社会调控的方法,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加一致。......
2023-11-18
新闻素养就是对新闻的认识和利用方面的素养。与此相应,又有应该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道德和法规,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权和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其他法定权利,保守国家机密、维护人民的国家和社会利益。需要说明的是,对新闻权利也应采取最大和最小原则,即予以尽可能大的保护,尽可能小的限制。......
2023-11-18
整体由局部构成,众多的表面、个别事实的真实报道,有助于对深层和全面、整体的反映。全面要求提供完整的信息,让受众了解各方面情况和意见,自己做出判断。内容完全客观是做不到的。但主观性难以避免并不等于可以取消客观的要求,更不应成为滑向主观主义的借口。......
2023-11-18
⑤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介、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这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新媒体传播中既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又有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被称为混合传播。内容研究,包括信息、符号问题,以及新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各种具体内容。受众是大众传播的服务对象和效果产生者,在传播活动和研究中特别受重视。......
2023-11-18
传播力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力量,体现了传者能力。传播能量并不等于传播力和影响力。新闻媒介的传播有效性和影响力还受制于媒介声誉,包括公信力、权威性、美誉度。传播的微观环境——市场、中介机构、竞争者、受传者等,对传播的有效性更有直接影响。媒介质量、传播方式方法的好坏,影响力的有无,都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对一个文盲而言,再好的文字也没有传播力和影响力,远不如一幅简单的图画有质量。......
2023-11-18
在影响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中,大众媒介通过各种中间环节、“中介因素”产生作用,包括各种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因素,如心理倾向、选择过程、人际关系、群体环境、社会环境、传播工具和体制,等等。能够激发这些需求,就能引起动机,影响态度和行为。各种宣传,包括政治宣传、广告宣传、营销宣传、品牌宣传等,主要的和最终的目的大多是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