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同类别新闻的设立及其影响

不同类别新闻的设立及其影响

【摘要】:许多新闻单位正是以此来设立各个采编部门和媒介版面、栏目,有些大学的新闻系也据此设立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如片面的、夸大的、极端化的新闻宣传,会有失于新闻的真实、全面和客观,形成错误认知,还会令人对整个宣传产生怀疑。一定时期内过量的新闻宣传又会引起人们的腻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当然,在具体处理负面新闻时,也应考虑传播效果,进行适当的安排。

1.按时间或地点划分

按事实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突发新闻和日常新闻。前者如战争爆发、政变发生、交通事故、意外灾害等。这类新闻往往在新闻传播中置于突出位置,对时间有精确的交代。后者如事件进展、要人动态、行业状况、气候物价、生活变化、社会问题等,这类新闻数量更多,对时间的交代一般只要准确,难以或无须精确。此外还可分出即时新闻、预告新闻、预测新闻等。

按事实发生的地点划分,可分为校园新闻、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或世界新闻等。许多新闻媒介正是以此来设立新闻版面或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

2.按内容或性质划分

按新闻的内容,可分为政法、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军事环保医疗卫生等新闻,时尚、旅游、娱乐、体育等新闻。许多新闻单位正是以此来设立各个采编部门和媒介版面、栏目,有些大学的新闻系也据此设立相应的专业和课程

按新闻的性质,可分为公益性、宣传性和商业性新闻。公益性新闻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其主要特征是注重新闻价值;宣传性新闻是以宣传影响为目的,其主要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商业性新闻是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特征是令人感兴趣。这三种新闻有交叉关系。

3.其他划分

还有按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按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分为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按新闻来源,分为官方新闻、民间新闻、公民新闻;按新闻媒体,分为报刊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手机新闻。

4.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国家的政局变动、政治活动、大政方针,以及经济状况、市场动态、天气变化、疾病流行,等等。下面是一则典型的硬新闻。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

会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完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于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愿。广大群众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www.chuimin.cn)

这篇消息除去标题和电头,其正文(包括标点)仅239字,发表于1978年,获得当年全国新闻奖。

软新闻是以人情味见长、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或纯系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可以给人以知识、见闻、娱乐、消遣、谈资等。软新闻在形式上比硬新闻更注重生动活泼、可读(视、听)性强。

硬新闻比较重要,有很强的必读性,人们首先需要获得硬新闻。因此新闻传播一般把硬新闻作为立足之本。但也有不少人对软新闻更感兴趣,因此也有不少新闻媒体以软新闻为主。在生活长期安定、生存和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多地爱好软新闻,以致有些新闻传媒的硬新闻也软性化——加入软新闻的内容和写作方法。

各种新闻在媒体中的位置和数量,反映了该媒体的市场定位和内容特色。对新闻媒体的优劣高下不能完全以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多少、比重来判断,只能以服务其目标受众的质量和效果来论定。《新民晚报》前总编赵超构曾提出“软些软些再软些”,该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则从来不低,其发行量、阅读率在很长时期中,都远高于其他同类报纸。

5.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

正面新闻指工作成果、发展成就、先进事迹等“好消息”,负面新闻指天灾人祸、危机冲突、社会阴暗面等“坏消息”。

许多人认为,正面新闻有正能量,能产生正面作用,负面新闻则相反。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

正面新闻也会有掩盖、麻痹、误导作用。如片面的、夸大的、极端化的新闻宣传,会有失于新闻的真实、全面和客观,形成错误认知,还会令人对整个宣传产生怀疑。一定时期内过量的新闻宣传又会引起人们的腻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正面内容的报道也会传播错误的思想和作风。

负面新闻则也会有认知、警示、教育、监督等正面作用,构成正能量。1995年前后,河南省某些乡村就已有不少人感染了艾滋病。然而在很长时期内,不仅当地媒体难以报道,为患者呼号和医治的七十多岁退休医生高耀洁也被视作“刺头”,有关部门任其工作自生自灭。艾滋病在当地很快蔓延。直到2003年,媒体大量报道了河南艾滋病的严重情况,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地坛医院,与三名患者一一握手,并肩攀谈。半个多月后,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进入艾滋病最为肆虐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考察,走访了艾滋病患者的家庭。2004年2月,河南省政府抽调76名干部进驻38个艾滋病高发村,与患者们同吃同住,为他们提供救助和救治。高耀洁也在2004年2月当选中央电视台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民间防艾第一人”。

任何社会都有负面的和正面的情况,只有全面地报道,才能让人们对环境有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对一个人、一个机构乃至一个政党、政府都是如此。

这并不等于说,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现实社会中的比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新闻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通过微博、微信转发的新闻中,负面新闻远远多于正面新闻。西谚云:“Good news is bad news.”(坏消息是好新闻。)另有言:“No news is good news.”(没新闻就是好消息。因为没有坏消息)。在西方媒介中,负面新闻占很大比重,在美国往往达一半以上,许多西方受众对此也习以为常。他们了解媒介中的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差异,这也是媒介素养的一种表现。

当然,在具体处理负面新闻时,也应考虑传播效果,进行适当的安排。如果一个时期内对某一个地方的大量报道都是负面新闻,人们对这一地方就会产生负面的总体印象,接触负面新闻较少的受众尤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