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摘要】:其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分析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潜在危险,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和应用的各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以期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促进生物技术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性评价的目的

转基因食品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分析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潜在危险,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和应用的各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以期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同时,促进生物技术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二)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1.实质等同性原则

1993年,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即如果某种转基因食品或食物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物成分大体上等同,那么在安全性方面就应采取同样措施。1996年FAO/WHO召开的第二次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价专家咨询会议,将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分为3类:①转基因食品与现有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②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③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

2.预先防范性原则

目前,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但是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因此,需采取预先防范措施,降低风险,以科学为依据,采用对公众透明的方式,结合其他的评价原则,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

3.个案评估原则

通常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中导入的基因来源、功能均不相同,且受体生物及基因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须采取个案评价原则,即针对性地对逐个转基因生物进行评价,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数采取的评价原则。(www.chuimin.cn)

4.逐步评估原则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制过程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商业化生产等几个环节。逐步评价原则要求依次在每个环节上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且以上一步的实验相关数据作为评价基础,来判断是否进入下一开发阶段。

5.风险效益平衡原则

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效益和它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从而确定相关产品是否继续开发。

6.熟悉性原则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价工作既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也可能通过长期的监测。这取决于人们对转基因生物有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于背景知识熟悉的转基因生物,可以借鉴已知的程序进行评价。

7.遗传特性分析原则

对转基因食品评价首先要考虑对供体、受体和修饰基因的特性分析,这样有利于判断某种新食品与现有食品是否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