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品生物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与现状

食品生物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自1983年世界上第1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发展迅猛。(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更为迅速,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大力开展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7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有19个,种植面积达9400万公顷,占54%。目前,我国并未批准种植任何一种进口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自1983年世界上第1例转基因作物(含有抗生素抗体的烟草)问世以来,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发展迅猛。1994年,第一例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即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批准上市,至1996年由其制造的番茄酱得以在超市出售。同年,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玉米在美国成功上市。至199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3990公顷。

(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更为迅速,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大力开展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规模持续增长,被批准进入商业化的转基因产品也越来越多。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调查数据显示,1996年,全球仅有6个国家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70万公顷,此后转基因作物的累计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截止到2013年,全球有27个国家种植了1800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了1.752亿公顷,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倍以上。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7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有19个,种植面积达9400万公顷,占54%。发达国家占8个,种植面积为8100万公顷,占46%,约40亿人即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这27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中。其中,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其种植面积均超过100万公顷。(www.chuimin.cn)

至2013年,美国仍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领先生产者,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为7010万公顷),位居第一,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油菜、甜菜、苜蓿、番木瓜和南瓜等。在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中排名第二的巴西,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403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75亿公顷)的23%。

2013年以来,在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政策方面,多个国家均有所突破。其中,孟加拉首次批准了转基因作物——Bt茄子的种植;印度尼西亚批准了耐旱甘蔗的商业化种植;巴拿马批准了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而欧盟则发放了美国杜邦先锋良种公司的TC1507号转基因玉米的种植许可。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迅速,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420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为转基因棉花),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之后,位居第六。目前,中国已批准发放了7种转基因作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包括耐贮存番茄(1997年)、抗虫棉花(1997年)、改变花色矮牵牛(1999年)、抗病辣椒(1999年)、抗病番木瓜(2006年)、抗虫水稻(2009年)和转植酸酶玉米(2009年)。我国进行了转基因棉花的大规模种植,而用作食物的转基因作物,仅转基因番木瓜进行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主粮获得安全证书后并未获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程序,其余已有证书的转基因作物也尚未大面积种植。另外,我国已先后批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共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其中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均只用于加工生产,如制造食用油。目前,我国并未批准种植任何一种进口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因此,我国大规模种植的用于食用的转基因作物并不多,也就是说我国餐桌上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占很小的部分,但人们却通过进口渠道食用转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