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可将乳中乳糖水解,排解乳糖不适应症;防止乳糖结晶,并且增加产品甜度,减少蔗糖用量;缩短乳凝固时间;制造乳清糖浆及半乳糖葡萄糖浆。......
2023-11-18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所有食品领域。例如,酒类、乳品、焙烤食品、淀粉糖、果蔬制品、肉制品等加工过程的许多重要步骤均需依赖酶的作用。
(一)淀粉糖加工
1.α-淀粉酶
α-淀粉酶为淀粉内切酶,能随机水解直链或支链淀粉分子α-1,4-糖苷键生成不同长度的寡糖,因此液化淀粉速度快。细菌α-淀粉酶热稳定性高,主要用于淀粉高温液化,作用条件一般为85℃,pH 5.5~7.0。真菌α-淀粉酶对热相当敏感,并且作用于淀粉后主要产生麦芽糖和其他低聚物,一般不用于液化工艺。
2.β-淀粉酶
β-淀粉酶是一种淀粉外切酶,在淀粉链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麦芽糖。其最适作用pH为6.5~7.0。与α-淀粉酶相同,β-淀粉酶也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如果将β-淀粉酶与脱支酶联合应用可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3.葡萄糖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也称淀粉葡萄糖苷酶,主要催化淀粉和寡糖的α-1,4-糖苷键水解,从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释放出β-葡萄糖分子。不足之处是对α-1,6糖苷键活性较低,这样要达到所需要的水解程度,要加大酶量或延长保温时间,或将该酶与脱支酶联用。
4.葡萄糖异构酶
在淀粉糖生产过程中葡萄糖异构酶能够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是加工果糖和高果糖浆的重要酶类。能产生葡萄糖异构酶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芽孢杆菌、链霉菌、密苏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missouriensis)等。葡萄糖异构酶很适合以固定化形式使用,是目前唯一以工业规模应用的固定化酶。
(二)油脂改良
脂肪酶是油脂改良中的关键酶,又称甘油三酯水解酶,能够在油—水界面上催化天然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在有机相中进行酯的合成和酯交换反应。近年来,国外在利用脂肪酶进行油脂改良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n-3长链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
为了调节人类膳食中两种重要的必需脂肪酸n-6和n-3PUFA(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利用生物技术对n-3PUFA进行富集以及合成富含n-3PUFA的甘油酯。n-3PUFA在甘油酯中的富集和合成是通过脂肪酶催化的水解、酸解、醇解、酯化和酯交换等反应途径实现的。其中水解醇解富集长链n-3PUFA的机制与水解相同,是根据脂肪酶的选择性,直接作用于鱼油,将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从甘油三酯中分离出来,而长链n-3PUFA仍然留在酰基甘油分子中。这样,通过控制油脂的水解程度能够达到富集n-3PUFA目的。
2.中(短)链脂肪酸酯的合成(www.chuimin.cn)
中(短)链脂肪酸具有氧化稳定性,较低的熔点及黏度,代谢容易被吸收并且能够迅速提供能量等优点,近年来有关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研究也是油脂改良的重点之一。其中Sn-2和Sn-1/3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特别受到关注,作为功能型和营养型甘油酯,它能够提供容易吸收的脂肪酸,改善人体代谢条件并且治疗某些疾病。
3.可可脂替代品的生产
天然可可脂由于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有关利用廉价油脂酶催化生产可可脂替代品的研究早已被关注。主要方法为利用棕榈油的分馏产物(POP)与硬脂酸或硬脂酸乙酯由Sn-1(3)脂肪酶作用进行酯交换,合成POS(棕榈酰—油酰—硬脂酸酯)和SOS(硬脂酰—油酰—硬脂酸酯),POS和SOS均为可可脂的主要成分。
4.塑性脂肪的合成
利用动物脂肪和蔬菜油以适当比例混合进行脂交换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从硬到软不同的塑性脂肪,产物随饱和脂肪酸酯含量的改变,熔点有一定变化范围,塑性范围(固体酯含量)在15%~35%的塑性脂肪通常涂抹性能良好。
(三)焙烤食品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与焙烤食品加工过程有关的酶主要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者协同作用使淀粉糖化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含有1,6糖苷键的低分子寡糖。酵母麦芽糖酶再将麦芽糖分解为可发酵的葡萄糖并产生气体。小麦粉中β-淀粉酶含量和活性基本上能满足焙烤要求,但由于高精度加工使得小麦粉中α-淀粉酶损失很多、含量较低,因此产生的糊精浓度较低,最终形成的气体减少,加工的面包体积小、质量差。所以面包加工通常需要补充外源α-淀粉酶,发芽的小麦粉中α-淀粉酶活力高,在面包专用粉及面包冷冻面团中添加适量麦芽粉可弥补未发芽小麦粉中α-淀粉酶不足。
2.蛋白酶
将蛋白酶添加到面粉中可以缩短和面时间、改善面团黏弹性、调节面团和面粉的面筋强度,改良面包的口感和质量。例如,使用枯草杆菌产生的热稳定性内肽酶,能够改善面团流变性质,增加面团的弹性,这样在饼干加工过程中可将面团铺得很薄;应用细菌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降低稀面糊的黏度,提高其处理性能和缩短焙烤时间;在饼干生产中利用米曲霉蛋白酶可增加面团的伸展性,并提高面团的操作性能和产品质地。
3.其他酶类
(1)葡萄糖氧化酶 是改善面包品质的新型酶制剂,对面团特性、面包体积和内部结构具有显著的改良作用,作用效果优于溴酸钾。但用量过大会造成过度氧化,面筋过强,并恶化面团性质。
(2)脂肪氧化酶 脂肪氧化酶在焙烤工业中应用较为成熟,作用是通过氧化面粉中的胡萝卜素起增白作用,此外脂肪氧化酶可作为一种面团调节剂增加面团的混合耐性和起发体积。
有关食品生物技术的文章
乳糖酶可将乳中乳糖水解,排解乳糖不适应症;防止乳糖结晶,并且增加产品甜度,减少蔗糖用量;缩短乳凝固时间;制造乳清糖浆及半乳糖葡萄糖浆。......
2023-11-18
酸解法条件剧烈,会生成糠醛等有毒的分解产物,而且成本高,对设备有腐蚀作用,所以不宜在发酵工业上应用。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中的还原酶来生产木糖醇,它可有效降低木糖醇的生产成本。有研究报道了木糖醇的发酵法生产及生产中的影响因素,指出有多种微生物可产木糖醇,其中酵母最好。自然界也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半纤维素进行生长,酶学分析或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完善的半纤维素酶系统。......
2023-11-18
低聚异麦芽糖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公认的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甲壳质低聚糖具有非常爽口的甜味,随着聚合度的增大其甜味、吸湿性和溶解度降低,具有调节食品水分和改善食品结构等功能。大豆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分离和精制后可得到以分子量低于1000为主的低聚肽混合物,即大豆多肽。此外大豆多肽还具有比大豆蛋白更丰富的加工特性、营养特性和生理功能。......
2023-11-18
但与原有的发酵法生产L-苯丙氨酸相比,酶法合成及其纯化具有工艺步骤少、生产能力较强和投资强度较低等优点,因此将成为最有效的L-苯丙氨酸合成途径。例如应用于某些食品或添加剂,具有增强稳定性,防止氧化和消除异味等功能。目前所研究的一些微生物原果胶酶依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两类。B型原果胶酶作用于原果胶分子中“发区”中的不同部位,这类酶对底物的作用专一性较强。......
2023-11-18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发酵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其既是食品工业的重要构成,又归属国家高新生物技术产业范畴。食品发酵工业是通过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以农副产品作为原料,研制出可供人们食用及使用的各类发酵制品。据报道,由发酵工程贡献的产品可占食品工业总销售额15%以上,如氨基酸可用作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可以生产近20种氨基酸。......
2023-11-18
目前畜禽血液在我国食品工业上应用还不多,主要是将血液制成高蛋白富铁食品。研究证实SOD可能与机体衰老、肿瘤发生、自身免疫病和辐射防护等有关,临床上主要用于延缓人体衰老、防止色素沉着、消除局部炎症。畜禽血液综合利用时,易产生一种特殊的“腥味”,主要由红细胞的碎片所产生,有些消费者难以接受。......
2023-11-18
啤酒中的蛋白质与多酚、碳水化合物容易形成复合物,并且产生不溶性胶体沉淀,造成啤酒混浊。用木瓜蛋白酶对冷冻贮存中的啤酒进行处理,降解造成啤酒混浊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保证啤酒在冷冻贮存中的高清晰度,同时,由于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产生了更多的多肽和氨基酸,能够改善啤酒品质。......
2023-11-18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自1983年世界上第1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发展迅猛。(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更为迅速,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大力开展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7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有19个,种植面积达9400万公顷,占54%。目前,我国并未批准种植任何一种进口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