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核酶外,几乎所有的酶都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酶中,少数是由单一蛋白质组成的,大多数则为复合蛋白质,即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合成的完整的酶分子,称为全酶。非蛋白部分与酶蛋白结合较松,极易脱落,可以透析分离的称为辅酶;与酶蛋白部分结合较紧,不易分开的小分子部分则称为辅基。若及时给机体补充所必需的酶,则代谢受阻状况可得到缓解或解除。各种动物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酶的种类和数量差别甚大。......
2025-09-29
(一)酶的催化特性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外,还有以下几点特性:
1.催化效率高
酶催化反应速率比无机催化剂或有机催化剂高107~1013倍。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若用铁离子作为催化剂,反应速率为6×10-4mol/s;20℃下脲酶水解脲的速率比微酸水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大1018倍,可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极高。
2.具有高度专一性
酶对底物及催化反应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于一种物质或一种结构相似的物质,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对其他物质不具有活性,这种对底物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主要取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构象和性质,其专一性可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在结构专一性中,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对键两端的基团没有一定的要求,这种专一性称为“键专一性”;有的酶对底物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一定的化学键,而且对键的一端的基团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种专一性称为“基团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可分为旋光异构专一和几何异构专一。前者对于底物的旋光性质要求严格,后者则对底物的顺反异构有高度专一性。
3.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节控制
酶作为细胞蛋白质的组成成分,随生长发育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组分变化,其催化活性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对酶活性进行调节和控制,使极其复杂的代谢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也是酶区别于一般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特征。
4.酶易失活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由生物细胞产生,它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等都是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都能使酶丧失活性。同时酶也常因温度、pH的轻微改变或抑制剂的存在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
(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1.单底物酶反应动力学
底物浓度的改变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比较复杂。图5-2为单底物酶促反应中初速率对初底物浓度在固定酶浓度下的曲线。
可以看到,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现正比关系,酶促反应具有一级反应特征;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按正比升高,在这一段中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底物浓度继续增加,反应表现为零级反应,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趋向极限。
图5-2 单底物酶促反应中初速率对初底物浓度在固定酶浓度下的曲线
2.抑制作用动力学(https://www.chuimin.cn)
简单的单底物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是指由一种反应物(底物)参与的不可逆反应。此类反应有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和异构化反应。
有些酶的催化反应,由于底物浓度过高,反应速率反而会下降,此种效应称为底物的抑制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酶催化反应中,由于某些外源化合物的存在而使反应速率下降,这种物质称为抑制剂。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两大类。如果某种抑制用诸如透析等物理方法去掉抑制剂而恢复酶的活性,则此类抑制称为可逆抑制,此时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存在着解离平衡的关系。如果抑制剂与酶的基团成共价结合,则此时不能用物理方法去掉抑制剂,此类抑制可使酶永久性地失活。
根据产生抑制的机制不同,可逆抑制又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和混合型抑制。
(1)竞争性抑制动力学 若在反应体系中有与底物结构相类似的物质,该物质也能在酶的活性部位上结合,从而阻碍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下降。这种抑制称为竞争性抑制,该物质称为竞争性抑制剂。其主要特点是,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当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之后,底物就不能再与酶结合,反之亦然。竞争性抑制的机制为
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的主要特点是米氏常数的改变。当cI增加,或KI减小,都将使KmI值增大,使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下降,活性复合物减少,因而使底物反应速率下降。无抑制与竞争性抑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5-3。
(2)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 若抑制剂可以在酶的活性部位以外与酶相结合,并且这种结合与底物的结合没有竞争关系,这种抑制称为非竞争性抑制。此时抑制剂既可与游离的酶相结合,也可以与复合物[ES]相结合,生成了底物—酶—抑制剂的复合物[SEI]。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复合物[SEI]为无催化活性的端点复合物,不能分解为产物,即使增大底物的浓度也不能解除抑制剂的影响。还有一种是三元复合物[SEI]也能分解为产物,但对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仍然产生了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的机制为
图5-3 竞争性抑制的vSI与cS关系
这表明对非竞争性抑制,由于抑制剂的作用使最大反应速率降低了1+cI/KI,并且cI增加、KI减小都使其抑制程度增加,此时vSI对cS的关系见图5-4。
图5-4 非竞争性抑制的vSI与cS关系
非竞争性抑制与竞争性抑制的主要不同点是:对竞争性抑制,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抑制剂的影响可减弱;而对非竞争性抑制,即使增大底物浓度也不能减弱抑制剂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性抑制作用是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
(3)反竞争性抑制动力学 反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抑制剂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相结合,而只能与复合物[ES]相结合生成[SEl]复合物。反竞争性抑制的机制为
根据上述定义式,可以推出
得到如图5-5所示曲线。
图5-5 反竞争性抑制的vSI与cS关系
(4)底物的抑制动力学 有些酶反应,在底物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反而会下降,这种由底物浓度增大而引起反应速率下降的作用称为底物抑制作用。反应机制为
(5)各种抑制的比较 这里主要对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3种有代表性的抑制动力学特点进行比较。表5-1列出了上述三种抑制时的动力学参数的表示。
表5-1 有抑制时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关文章
除核酶外,几乎所有的酶都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酶中,少数是由单一蛋白质组成的,大多数则为复合蛋白质,即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合成的完整的酶分子,称为全酶。非蛋白部分与酶蛋白结合较松,极易脱落,可以透析分离的称为辅酶;与酶蛋白部分结合较紧,不易分开的小分子部分则称为辅基。若及时给机体补充所必需的酶,则代谢受阻状况可得到缓解或解除。各种动物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酶的种类和数量差别甚大。......
2025-09-29
根据8.2试验结果,以α-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的浓度为因素,每个因素设计4个水平,以较能反应烟叶内在品质的施木克值作为指标,按正交表L16安排试验,因素水平表、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如表8-1和表8-2所示。......
2025-09-30
尽管载体的来源、结构、功能和特性有很大差别,但作为分子克隆载体,它们具有一般的共同特性。③具有选择标记,载体携带各种提供选择的标记,如营养缺陷型、抗药性、显色反应、噬菌斑形成能力等,这是重组载体被识别、筛选的指示特征。④载体应尽可能减少分子大小,有利于分离纯化,提高外源DNA的容纳量。......
2025-09-30
早期人们认为淀粉脱分支酶只与种子发芽有关,起降解淀粉的作用。模型的主要内容是:支链淀粉是通过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以及淀粉脱分支酶这3种酶连续的、循环的反应合成的。首先,淀粉合成酶在淀粉颗粒表面以短糖链为底物进行延伸;当糖链延伸至一定长度后,淀粉分支酶才可能起作用,通过“剪、贴”形成分支链;随后,淀粉脱分支酶剪切各分支链到适当的长度,可以再次作为淀粉合成酶的底物。......
2025-09-29
对不同条件下的蛋白质水解液稀释50倍,测定其DPPH清除能力。如图4-2所示为不同酶解条件下获得的烟叶蛋白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综合可知,得到的烟叶蛋白多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木瓜蛋白酶组最高为43.51%,对应的烟叶蛋白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h,加酶量3%,pH为7。......
2025-09-30
实验类型 验证性教学时数 3操作视频一、实验目的理解酶的专一性。本实验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催化作用,验证酶的专一性。......
2025-09-30
(二)固定化细胞的天冬氨酸酶活力的测定取相当于0.5 g天然细胞的固定化细胞,置于30 mL 1.0 mol/L延胡索酸铵溶液,37℃搅拌反应30 min,迅速过滤除去固定化细胞,分离反应液,经稀释后于24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延胡索酸残余量,并计算每克固定化细胞的酶表现活力。表2-5-1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测定的吸光度,作出标准曲线,得出回归方程。......
2025-09-29
酶的特异性是酶的特征之一,但各种酶所表现的特异性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别,又可分为结构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因此,可用Benedict试剂检查两种酶水解各自的底物所生成产物的还原性,来加深对酶特异性的理解。表3-15 淀粉酶特异性鉴定2.蔗糖酶的特异性取试管5支,编号,按表3-16加入试剂。一般在实验前要对所用的蔗糖进行检查,至少要用分析纯试剂。......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