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载体的来源、结构、功能和特性有很大差别,但作为分子克隆载体,它们具有一般的共同特性。③具有选择标记,载体携带各种提供选择的标记,如营养缺陷型、抗药性、显色反应、噬菌斑形成能力等,这是重组载体被识别、筛选的指示特征。④载体应尽可能减少分子大小,有利于分离纯化,提高外源DNA的容纳量。......
2023-11-18
带有外源目的DNA的重组分子在体外建成之后,需导入适当的寄主细胞中进行繁殖,才能够获得大量纯的重组DNA分子,这一过程即为基因扩增。只有将携带某一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引入适当的受体(宿主)细胞中,进行增殖并获得表达,才算实现目的基因的克隆。
(一)基因工程受体细胞
目前,以微生物为受体细胞的基因工程技术最为成熟,在生物制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重组克隆载体受体系统主要有大肠杆菌系统、酵母系统、枯草杆菌系统。
受体细胞必须具备以下特性:①具有接受外源DNA的能力;②一般为限制酶缺陷型;③一般为DNA重组缺陷型;④不适于在人体内或在非培养条件下生存;⑤其DNA不易转移;⑥重组DNA分子的转化或转染。
(二)重组体DNA分子的转化或转染
重组DNA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效率与其感受态有关。感受态就是细菌吸收转化因子(DNA)的生理状态。细菌在低温下经CaCl2溶液处理,细胞膨胀成球形,提高了膜的通透性,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羧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使受体细菌中诱导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在此期间它们能够摄取各种不同来源的DNA,如λ噬菌体DNA或质粒DNA等。冷冻不仅增加感受态的量,而且可延长感受态的时间。由于感受态细胞的增加从而提高了转化效率。
有两种途径可以得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贮存物。第一种是直接向供应商购买贮存的感受态细菌,一般每微克质粒DNA可产生108个以上的转化菌落。这些产品非常可靠但价格昂贵。第二种是在实验室自行制备新鲜的感受态细胞。
下面介绍几种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重组质粒DNA的转化方法。
1.氯化钙制备新鲜的感受态细胞(www.chuimin.cn)
该方法完全适用于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并且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常用于成批制备感受态细菌,这些细菌可使每微克质粒DNA产生将近107个转化菌落,转化效率足以满足所有在质粒中进行的常规克隆的需要。该法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可贮存于-70℃,贮存时间过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转化效率。程序如下:①在一个装有100mL LB培养基的1L锥形瓶中,接入一个受体菌单菌落(37℃平板培养16~20h),置300r/min的旋转式摇床上于37℃振摇培养约3h(活菌数不超过108个/mL);②将菌液转移到50mL无菌聚丙烯管中,置冰上冷却至0℃;③于4℃以4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回收细胞;④于冰浴上以10mL用冰预冷的0.1mol/L CaCl2重悬每份沉淀细胞;⑤同上法离心,弃上清液以回收细胞;⑥每份细胞沉淀(50mL原菌液)以2mL用冰预冷的0.1mol/L CaCl2重悬;⑦从每管中各吸取200μL细胞悬液到微量离心管中,每管加入10μL重组质粒DNA,轻轻旋转混匀,置于冰中30min;⑧将离心管放入42℃水浴,静置1.5min,立即移至冰浴中冷却1~2min;⑨每管加入800μL SOC培养基,置37℃摇床上温育45min,使细菌复苏;⑩取适量已转化的细胞涂布于含有20mmol/L MgSO4和相应抗生素的SOC琼脂平板表面,待液体被吸收后倒置平皿,于37℃培养12~16h后可长出转化菌落。
2.用复合剂制备感受态细胞
该法是使上述大肠杆菌菌株暴露于组合的二价阳离子(MnCl2和CaCl2)中更长时间,并且用氯化六氨合高钴、DMSO、DTT(二硫苏糖醇)等试剂复合处理细菌以提高转化效率,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所得到的新鲜感受态细胞可立即用于转化,也可分装成小份贮存于-70℃备用。该方法比较复杂,只有在需要很高转化率的少数情况下才考虑采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第一种方法已满足要求。
当使用重组DNA分子进行转化时,转化的频率比单纯载体分子一般要下降102~104倍。为了提高转化的频率,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抑制那些不带有外源DNA插入片段的载体分子形成转化于菌落。提高转化频率的措施有:①应用碱性磷酸酶处理法,可以阻止不带有DNA插入片段的载体分子发生自身再环化作用,从而破坏其转化功能;②用环丝氨酸富集法,使那些只带有原来质粒载体的细菌致死,同样也可以达到抑制这些不含有DNA插入片段的载体分子形成转化子(菌落)。该法是依据外源DNA片段的插入作用,导致质检的某种基因失活这一原理建立的。
3.高压电穿孔转化法(电转化法)
该法既可用于将DNA导入真核细胞,也可用于转化细菌。通过优化各个参数(包括电场强度、电脉冲长度和DNA浓度等),每微克DNA可以得到109~1010个转化体,是用化学方法制备感受态细胞转化率的10~20倍。当电场强度和脉冲长度以一定方式组合而使细胞死亡率在50%~75%时,转化效率可达到最高。据报道,线状λ噬菌体DNA的转化效率仅为小质粒超螺旋DNA的0.1%,而质粒的大小对转化效率影响不大。
制备用于电转化法的细胞要比制备感受态细胞容易得多,大致过程是:将培养至对数中期的细菌加以冷却、离心,用低盐缓冲液洗涤并回收细胞。用10%甘油重悬细胞,于冰上速冻后置于-70℃贮存(有效期6个月以上)。进行电转化时,将融解后的细胞悬液与重组质粒DNA混合(20~40μL),移入一个预冷的样品槽内,在0~4℃下用较高的场强进行电转化。
有关食品生物技术的文章
尽管载体的来源、结构、功能和特性有很大差别,但作为分子克隆载体,它们具有一般的共同特性。③具有选择标记,载体携带各种提供选择的标记,如营养缺陷型、抗药性、显色反应、噬菌斑形成能力等,这是重组载体被识别、筛选的指示特征。④载体应尽可能减少分子大小,有利于分离纯化,提高外源DNA的容纳量。......
2023-11-18
DNA体外重组是将目的基因用DNA连接酶在体外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这种重新组合的DNA称为重组DNA。DNA体外重组技术,主要是依赖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面主要以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的连接为例。依据外源DNA片段末端的性质,以及质粒载体与外源DNA上限制酶切位点的性质,可选择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进行外源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
2023-11-18
细胞工程就是在细胞水平上,按照人们的设计,有计划地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以获取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技术。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培养草莓细胞生产红色素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葡萄酒及食品加工中。食品发酵工业的关键是优良菌株的获取。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总之,细胞工程技术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23-11-18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的方法。自1956年Nickell和Routin第一个申请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化学物质的专利以来,应用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的次生物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有超过1000多种植物被用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获得天然活性产物的也达500多种。我国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也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由此可见,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大规模有价值产品的生产具有巨大潜力。......
2023-11-18
(二)培养环境由于各类代谢产物产生于代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因此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增加氮、磷和金属离子的含量会使细胞的生长加快,增加培养基中的蔗糖含量可以增加细胞培养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另外,pH还会影响碳源和氮源的吸收,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细胞没有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状态,从而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2023-11-18
植物细胞培养根据不同的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原生质体培养在药用植物细胞系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五)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这是一种使组织培养物分离成单细胞并不断扩增的方法。它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已建立了紫草、石斛、三叶、青人参、青蒿、红豆杉、西洋参等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其有效成分已达到甚至超过原植株。......
2023-11-18
采用病毒促进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疱疹病毒、天花病毒、副流感型病毒、副黏液病毒及一些致癌病毒等均能诱导细胞融合。其中仙台病毒是最早应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融合剂。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细胞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