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发展趋势

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发展趋势

【摘要】:全面覆盖化具有多重内涵,一是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过程中覆盖的学生面广,即活动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锻炼需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固定性、活动项目的不确定性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监测与评价提出了要求。信息符号化就是要将课外活动中的虚拟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整合、处理转变成为有意义的数据,升级服务功能,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效率,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格局,促进校园体育发展。

(一)全面覆盖化

互联网+”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应该秉持的首要理念是要求全面覆盖化。全面覆盖化具有多重内涵,一是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过程中覆盖的学生面广,即活动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锻炼需求。全校范围内统一实施,执行管理,能够涵盖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跑步项目是学生参与面广,简单易行,投入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的且不需要运动场地与器材的项目。其他项目可通过在运动场地设置运动监测设备,场地信息实时上传,学生运动状况实时监测。二是参与主体能够通过系统平台全面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的涌现推动网络多样化的呈现,课外体育活动有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协作,教师制定计划,学生负责执行,在系统交流互动中完成评价与反馈,每个成员从多种途径全面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信息资源的全面覆盖,通过网络的有效整合力,集成各种资源信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实现体育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借助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播速率,增强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有效反馈活动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合理化建议。四是深化监督全覆盖,监督全覆盖,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参与活动的监督,一方面节省教师大量的管理工作,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锻炼自主性有极大的提升。

(二)时空全息

所谓全息,本意上所指媒体信息的格式多元,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里指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信息不受单一条件限制,对于时间空间运动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与监督。以往由于必须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场地进行锻炼,往往会造成部分场地拥挤不堪而部分场地闲置,影响学生的锻炼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新的管理理念要求时间可自选,具有延时性,不对学生锻炼做固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安排锻炼时间、自由选择锻炼项目,缓解场地与学生锻炼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锻炼,符合学生碎片化时间管理。克服学生课余时间不统一的弊端,根据自己课余时间及手机移动端显示的场地信息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缓解有些场地供不应求的矛盾。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固定性、活动项目的不确定性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监测与评价提出了要求。未来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通过平台系统记录学生锻炼情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锻炼时进入管理系统,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同时对于新技能的学习可也参考相关教程,这样使锻炼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当中。同时,教师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也从运动场跃到了指尖上,教师针对学生锻炼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学生锻炼行为习惯,实时优化目标设置,调整锻炼计划,随时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更加自由,教师能够从传统繁忙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学生锻炼到教师评价,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管理减去了教师统计、评分的工作负担。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以及学生自由度方面较之以往都有巨大的提升,学生随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拓宽了学生的锻炼机会,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加锻炼的时间,从而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信息符号化

信息符号化是将虚拟消息转化成视觉符号的设计,信息传播也从电脑屏幕拓展到智能手机交互信息符号。信息符号化就是要将课外活动中的虚拟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整合、处理转变成为有意义的数据,升级服务功能,提升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效率,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格局,促进校园体育发展。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巨大冲击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活动产生大量信息资源,互联网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相结合,产生信息。以一卡通为例,在锻炼场所设置刷卡机,刷卡机记录刷卡数据,记录的数据就能够实现课外体育信息化的管理,管理者对学生体质信息(BMI、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基本信息(性别、院系、年龄等)、活动信息(参与项目、活动时间等)建立数据库,以了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掌握学生个人或者班级锻炼动态,包括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项目等,对于收集信息做数据处理分析,基于数据处理结果,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及体育课程改革做参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提供依据。(www.chuimin.cn)

(四)主体互动化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社会信息化持续发展。“互联网+”思维管理能够突破以往单向沟通的局限性,关注活动的信息多渠道沟通。学生教师管理员(个人机构)都通过网络进入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多元合作型管理主体之间实现互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端正学生锻炼态度,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其次是教师与管理平台的互动,依托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学生运动情况实时与管理平台互动,反馈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与解决数据有效性问题,增强反馈机制运行,最快效率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再次是学生与管理平台的互动,学生通过平台系统直接反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依托课外活动管理平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加强互动,增强运动氛围,学生可线上约跑友、约球友,运动后发布动态查看运动排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运动心得。将活动融入学生生活,既保障活动正常运作管理,同时又加强不同主体之间交流互动。多元主体管理之间相互合作、团结协作,管理运行平级之间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简化活动管理流程,减少活动管理的诸多烦琐步骤,实现活动管理零距离沟通。

(五)服务智能化

基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要求平台服务功能更加智能化,服务平台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具有能够满足学生全部锻炼需求的特性。一方面平台服务能够智能监督与控制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实现运动数据分析、预测以及运动信息精准化推送,另一方面在学生用户体验方面,基于大数据算法,实现学生运动信息反馈,用于提升学生运动体验。教师基于学生运动历史数据,作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相对精确的未来预测值,评估学生个人运动情况、班级成员运动情况,根据相应预测值,调整运动锻炼计划。毋庸置疑,除了监测应用功能外,更应实现其他服务功能的智能化。课堂服务功能发布信息通知、场馆查询预定服务功能、拓展体育知识趣味课堂、制定运动处方,同时依托管理平台作为赛事宣传与活动宣传的主渠道。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建立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平等对话、互动的关系,从而实现指令性与自主性融合的、计划性与灵活性协调的、考核性与激励性结合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