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引入运动教育模式之际,也有必要对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辩证的分析与审视。(三)教学程序的构建运动教育模式形象地把整个教学单元设计成为一个运动季,教学程序以运动季为周期进行系统的教学,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
2023-11-18
(一)引入的必要性
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模式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基于这一背景,其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教学目标,以此将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启发与借鉴。
1.操作程序化
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将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到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充当着组织管理角色,通过探索与发现,同伴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等共同完成所教授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阶段中主要进行引导教学、辅助练习和纠正错误,适时充当着教练员的角色。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其中教师最难把控的就是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两个目标,基于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多元化的运动教学模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改革方向和教学启示。
2.目标多元化
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基础是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更是其特色之所在,运动教育模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所充当的角色,并担当其角色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这些角色具体包括有组织管理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统计员、宣传员以及发令员、记时员、啦啦队员等多种角色。组织管理员则要求组织和统筹协调管理整个比赛活动的有序进行;运动员则要求学生不畏艰苦、勤奋努力、认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战术;教练员则要求部署比赛战略战术及选派队员出场顺序与位置;裁判员则要求熟悉竞赛规则,熟练比赛执裁,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其他角色也都有与其相对应的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这种目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在体验所充当的角色时,可以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技术水平在比赛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3.知识系统化
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裁判、战术运用、比赛礼仪和体育文化等知识的教授不足,一般是在理论课程中穿插介绍,缺乏系统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因此,学生对所学专项运动的全面知识了解甚少,且未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升。运动教育模式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整个运动季的教学比赛活动,他们得以学习更为系统而全面的运动知识。在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裁判员、教练员、记录员等不同角色的扮演,使他们更为深刻地学习裁判知识、竞赛规则、比赛技战术的制定及运用,让学生能在比赛中学会尊重运动规则、运动礼仪以及运动的传统习惯。这使得他们能够辨别运动行为的善恶,将来无论是参与比赛还是作为球迷、观众都能够成为有运动素养的人,进而更为系统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知识。
4.社会适应启示化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从运动季的开始到比赛的结束,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且在团队中可扮演不同角色,担任不同职责,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与合作学习,使各成员均有所提高。据权威资料显示:担当角色的扮演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整个教学周期中,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对社会角色的一个正迁移,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社会角色的体验和认识,并且在团队中锻炼了学生彼此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提升了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这也将有利于增加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现阶段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值得尝试通过角色体验的教学形式来达到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
5.教育人文化(www.chuimin.cn)
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直观而真实的运动情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热情和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人。在实践教学中,营造出一系列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庆祝活动,通过文化素养的教学和实践的操作让学生增强对运动礼仪、传统习惯的学习并强化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当代教育所赋予的含义,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学习视角。
(二)引入的可行性
1.运动参与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专业学生发展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和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投入到真实而丰富的运动情境中,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并享受运动参与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体验,“人人参与”“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及原则正是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运动教育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强调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活动比赛,使学生全面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培养其运动热情,养成锻炼习惯。
2.运动技能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为衡量标准,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运动技能。体育课程教学是以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为主要手段,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课程教学将失去它的教育价值。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也渐行渐远。运动教育模式则通过比赛游戏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且注重培养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以赛带练,引导学生担当体育组织管理者及裁判员等角色,从而更加全面地学习与成长,培养其良好的运动热情和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增强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健康心理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受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片面强调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体质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片面地强调传统体育运动的认知和身体联系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已是体育教育界不争的共识。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要。
4.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体育教学活动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既是一种身体活动、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也被视为评判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此,可以选择通过体育锻炼来逐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文章
与此同时,在引入运动教育模式之际,也有必要对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辩证的分析与审视。(三)教学程序的构建运动教育模式形象地把整个教学单元设计成为一个运动季,教学程序以运动季为周期进行系统的教学,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体育教学单元。......
2023-11-18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目标不仅要求有运动技能目标,还有情绪、态度、能力、个性等目标。②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课程的问题中心设计模式是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模式基础。下面简要列举一些对建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有支撑作用的观点。直观性也可称为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都意味着它和以往的所有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
2023-11-18
(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1.采用操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能干事、会干事尤其是能创造性地干好事的人才。......
2023-11-18
目前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有限的,但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创新,还会有更多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而关于未来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发展集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演绎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教学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相符的,因此改革中要注意保留演绎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观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2023-10-20
体育俱乐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以教学俱乐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学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实现有效地衔接,并最终使高校体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更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娱乐、生活、竞技等全方位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2023-11-18
全面认识冰雪体育项目特别是冰雪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持,出台冰雪体育文化保护政策,积极引导我国已有条件,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区大力开展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冬季体育运动中,为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冰雪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3-11-20
瑜伽从国外传到中国以来。就被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所青睐,近年来许多高校还专门开设了瑜伽教学课程。为高校体育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高校体育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良好习惯。......
2023-11-09
(二)运动训练育人的内容1.教练员的自我完善高水平的教练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智能型的,如国家游泳队的教练员不但文化层次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也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深刻认识自己、正确认识队员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二是体能型的,这种类型的教练员文化水准较低,但有着很强的运动技能和战术训练指导能力。......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