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实践

【摘要】:(一)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着眼于服务、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重视能力、素质、知识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应当根据就业导向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着眼于服务、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重视能力、素质、知识的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与课程设置都是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展开的。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学科,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应当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此外,还应当根据就业导向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策略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若要提升应用型体育人才质量,就必须重视师资力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育教师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广泛调查和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实际需求等,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心理、能力、人文等诸多领域知识,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还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扩大自身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和设计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当与其他学科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当与其他高校的体育教师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信息,以及社会人才需求,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体育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www.chuimin.cn)

若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制度,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评价。高校可以记录体育专业学生在各个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成绩,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并适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之后的体育学习中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公布每个阶段和环节的量化分值,使学生明确自身的阶段性任务,并有计划地开展体育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将过程性与结果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基础和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举办体育文化节,以图片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体育心理、知识和技能;在专业之间、学校之间举办体育竞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举办针对体育专业的招聘会,帮助体育专业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各种要求,以便他们进行针对性学习和锻炼。

4.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过于单一,这不仅不符合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高校应当丰富体育教学的实践形式和内容,促使体育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习得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促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不仅要积极开展校内体育实践教学,还应当及时与校外相关企业和单位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平台。比如,组织体育专业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或到社区进行义务传授体育锻炼技能、在社区开展体育问卷调查等。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多角度提升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