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三基论与体质论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三基论与体质论

【摘要】:恪守体质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者认为,只有体质教育得以深入贯彻,才可以拯救中国当时学校体育绩效不佳的局面。“真义体育”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实施,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界工作者的赞同与推崇。(三)“三基”论与体质论作用的历史界定“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与体质学校体育思想经过各自的发展与相互碰撞,对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可讳言的。

(一)三基论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业待立,百废待兴。出于当时的需要,我国在教育思想、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较多借鉴了苏联。这种体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为根基,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和凯洛夫的教育教学原理融汇形成,其理论特点是强调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论”。

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阶级社会里永远具有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强调体育教育的统一性,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重视传授知识、技能、技巧,重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实事求是地说,学校体育思想是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即“三基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的。

(二)体质论的内涵

体质论教学观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将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探讨学校体育问题的根本立脚点和依据,强调学校体育应适时地为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体质服务。这种思想认为体育教学应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恪守体质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者认为,只有体质教育得以深入贯彻,才可以拯救中国当时学校体育绩效不佳的局面。(www.chuimin.cn)

当时,在政府部门以及体育界的大力推广与宣传推动下,体质教育思想成为当时甚至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学校体育思想之一。“真义体育”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实施,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界工作者的赞同与推崇。中国学校体育在体质教育的麾下成长了十几年的光景。应该说,学校体育何以成功地控制与评定需要生理生化数据的真实反映,这是得以认可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

(三)“三基”论与体质论作用的历史界定

“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与体质学校体育思想经过各自的发展与相互碰撞,对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可讳言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评判学校体育思想的得失,应该在把握学校体育实质的基础上,检验学校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某一领域认知与把握的影响。

“三基”学校体育思想根据学校体育操作性特征的把握,将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可为领域”的预设,在认知、理解、解释的统一性上是不冲突的;同理,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基于显性体质检验的需要,采用“物理评判手段”的方法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当下对于以上二者的批判更多的是方向(价值视角)上的,而不是手段上的。这种评判角度的选择并无意诋毁学校体育特定思想的优劣,旨意在于明确学校体育思想视角。所以说,对于学校体育思想当下的考量视角应该锚定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固有功能—价值取向上,而不是为了否定视角选定的偏狭。“事实上,我国学校体育界一向就有两大思潮的纷争,其中一种思潮倾向于学校体育主要是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持此观点的人士被称‘体质派’。他们当中的多数对此称谓亦自认不讳。另一种思潮则针锋相对,极力主张学校体育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传习。据此观点的人士便被称‘三基派’。”[1]由于对学校体育“真义”的迫切需求,“两论”在思维认知上都想占有学校体育建设筹划的全部。“所谓‘体质派’与‘三基派’之争,确实是我国学校体育系统中的基本矛盾。”[2]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事实是根据概念图式有关经验的一种陈述”,源于学校体育的本质认识,理论的解释都是存在特定视角方面的理由的,是在综合考虑了时代特征、现世需要、社会认知程度的基础上,勾勒当时学校体育价值视角的明确与择用,对于它们的价值应审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