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以人为本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以人为本

【摘要】:截至目前,“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思想已经演变成了中西方体育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对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着深远意义,还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意义。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各方面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育教学应当在教育目标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意识到人民是整个国家的重要基础,提出了民本思想,但当时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倡导“仁者爱人”的思想、齐国管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再到后来孟子的“以民为国家之本”等思想,都与“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和现阶段的“以人为本”思想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思想,而其正式形成则在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初,哲学家费尔巴哈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口号。发展至今,很多人本主义哲学家选用非理性主义手段,使得人本主义体系更为完善。在人本主义思想的长期作用下,西方教学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思想已经演变成了中西方体育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思想。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思想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与个体全面发展相关的理论,同时密切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最终产生了科学、完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对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着深远意义,还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意义。

(二)建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对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我国一定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条件下持续加深学校教育的改革深度,保证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级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在不断加深改革深度和发展深度的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体育教育同样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力更新各项教学观念,采取科学、人性化的教学思想为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指导。学生在终身体育理念的科学引导下,在落实“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获得了大力发展。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是个体,又是群体,既具有自然属性,又拥有社会属性。现代体育教学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

(三)“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教育需要达到多方面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还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针对各方面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育教学应当在教育目标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以独立生命个体的形式存在着,有资格获得认可与尊重,所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丰富办学资源,尽全力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和教学环境,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保证向他们提供其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培养方案,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重视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就要关注学生的利益,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又不失个性的发展。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体育教育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革新观念,以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教学思想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让学生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简单来说,现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当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当成基本原则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立足点。在体育学校的实际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www.chuimin.cn)

(1)尊重学生。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严格遵循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和具体规律,同时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予以尊重及肯定,贯彻并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2)宽容学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所有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想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差异,所有学生都存在优势和劣势,教师应当正视这种差异,对学生的优势进行积极肯定,对学生的劣势多多包容。参与体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体育课上不存在差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管理学困生时,更需要付出一定的情感,多下功夫,首先对他们的错误给予宽容与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负担减轻,使其树立自信,将内在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使其自觉改正错误、实现自我发展,这才是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真正贯彻落实。

(3)丰富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将体育学习融入情感和行动两个方面。所以,体育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从而科学组织体育教学。现代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便于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形式有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等,这些都彰显出体育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情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并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4)科学评价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很重要,全面评价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重视起来,力求通过全面评价充分了解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以及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教学方案,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进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一般来说,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素质达标、技术技能运用等内容进行评价。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能力弱的学生付出行动但很难得高分的情况,这种评价将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选用评价方式时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推动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5)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是关爱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人格和权益。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应予以认可,对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应予以尊重,与学生建构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安抚学生。鼓励的话语可以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安慰与动力,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勇敢、更自信。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以教师为本

因为教师的“教”是学校培养学生和推动学生发展的实现手段,所以体育教学中要以教师为本。学校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向体育教师提供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针对教师的工作量制定出合理标准,客观评估教师的教学,积极奖励表现突出的教师。

第二,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情况,教师也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持续发展。在体育教师管理方面,严禁把防范性和强制性摆在重要位置,应当把人性化贯彻于各个环节,促使体育教师积极履行个人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给予体育教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避免制定过多内容来限制体育教师的自由,避免束缚体育教师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