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未来教育:STEM+A转变价值

未来教育:STEM+A转变价值

【摘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类与生俱来地本能,因为创造是人类生存的理由,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凭借不断的发现和创造改变着自己和世界。创造的初级阶段是为了认识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中级阶段是通过智慧去纠正这些差距,并达到与理想内容相吻合的结果;高级阶段是人们在创造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类与生俱来地本能,因为创造是人类生存的理由,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凭借不断的发现和创造改变着自己和世界。创造的初级阶段是为了认识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中级阶段是通过智慧去纠正这些差距,并达到与理想内容相吻合的结果;高级阶段是人们在创造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探索和创造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法,从而提高探索能力、认知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艺术中的体验为人们探索自然创造了条件,而体验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造。黑格尔之后,哲学史上把思维对事实的适应称为体验,在胡塞尔现象学中,人的思维过程被规定为意识行为的过程。人类只有在能动的意识中,才能更好地去把握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艺术中的绘画过程即主体意识对客观物象的加工过程,因此绘画艺术中都会凝聚着画家的意向体验。意向性体验作为意识的基本结构意味着: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而对象也只能是意向性对象,是被意识到和所反映的客体,却不等同于被把握的客体。意向性体验随即构成了主客体之间的桥梁与媒介,而绘画过程中的客体或物象只是画家进行创作的想象支点。

在这种理论前提下,我们发现第一,艺术是人类探知世界的一种体验过程,这种体验不仅是直觉体验,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意识体验。第二,艺术创作包含着艺术家与个体相关的各种方式和意义上的自我体验,记忆、想象、感觉、判断等,意向的体验以这类“我思”方式进行,但当艺术的创作主体或欣赏创作的主体需要对相应的客体进行评价时,则应处于一个特殊的对象化位置,即朝向[28]。这样意向性体验便会区别于一般类体验,评价者也可就不同的体验,采取相应的审视态度。

而就艺术家来说,在人类惯常的经验中,行为体验必将导致经验的积累,而积累的经验又会为我们的体验做出指引。这样一来,以各种不同类别的图画和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便在唤起、表现一种可进行领会的经验——这是关于综合行动与行为方式如期望、情感、兴趣、态度等的经验(在此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介于艺术家及其所创作的客体之间,其二介于客体及其观者之间)。由此,令人感兴趣的就是一种有机的接近方式了——这里所指,是从两个方面的接近:艺术家的图画客体;观者个人的、共鸣性与综合性的行为与体验。[29]

图2.2.22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胚胎解剖研究图》(A page showing Leonardo’s study of a foetus in the womb,1510—1513)

图2.2.23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圣母、圣子和圣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168×130cm,1503—1513)

以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为例,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才华的人之一,他的兴趣涉及绘画、建筑雕刻音乐数学、工程、文学地质学、医学、天文学、植物学等诸多领域,以至于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想的缩影,他的贡献改变了人们长期对艺术家的看法,也使人类文明的进步获得了重要发展动力。达·芬奇是世界上第一个描绘人类胚胎的艺术家,为了深入了解生物的身体构造,他采取了类比推论的方法,即从解剖牛的胚胎过程中获得体会和经验,进而再借助于自己对医学的了解,创作出著名的《胚胎解剖研究图》(见图2.2.22)(A page showing Leonardo’s study of a foetus in the womb,1510—1513)。在《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1498)构思和绘制过程中,他为了将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姿态、性格、情绪精确地再现出来,特地拜访和观察聋哑人,体会他们在激动、高兴、讶异、恐惧和愤怒时的不同表情,由此才使这件作品仿佛一幕定格中的舞台剧,成为了难以逾越的艺术经典。创作于约1503至1513年间的《圣母、圣子和圣安娜》(见图2.2.23)尽管没有最终完成,却被认为是达·芬奇诸多艺术经验和创造发明的集大成作品,画面中有在《手持石竹花的圣母》中体现出的无可挑剔的“金字塔形构图”,有《最后的晚餐》中利用“透视法”营造的进深感,有《蒙娜丽莎》中富有诗意的朦胧的远山背景,有《施洗者圣约翰》中采用的“晕涂法”,还有在《岩间圣母》中看到的对岩石缝隙里那些草木的精确描绘……可见,经验对艺术创作而言是一种特殊的积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家的经验来自于长期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一个包含有各类心理、情感、见解、观点等产生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艺术创作之中的过程。对各类艺术经验的解释不应归功于艺术家的创造力,而应看作是人的各种感受与创造力产生碰撞的产物,因此,经验来源于体验,并依存于创造。

在某种意义上,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体验的见证,也许关于体验艺术家本人并不能做出清楚的解释,但当它升华为一种阐释语言时,便可能成为一种风格,而这种风格也可视为是一种经验的美化。不论是以抽象的方式,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去直接表达自我的情感,还是通过瑰丽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去唤起激情与渴望,那些形式上的自由和随意,不仅将艺术家创作中的兴奋和愉悦传染给了观众,更将其恢宏的意志和闲适的优雅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体验成就了经验,而经验要成就经典,就不只是风格问题了,风格可以看作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但同样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让艺术湮没在风格的赞美声中慢慢窒息。所以艺术应该与生命的法则一样,独特、鲜明、坚韧、顽强,而这些品质都和创造有关,换言之,富有创造性、持续性、风格化的艺术也才具有生命力。

在体验和经验中,我们能够发现相同的艺术规范,因为虽然像是艺术活动中两个不同时态(进行时与完成时),但其诱发我们探讨艺术问题的魅力是相似的。

【注释】

[1]吉尔伯特·萨克斯,詹姆斯·W.牛顿.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第2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霍华德·厄尔·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3]McKenzie,W.(2005).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ISBN 156484188X

[4]GardnerHoward(1999),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Basic Books,ISBN 978-0-465-02611-1

[5]Gardner,H.(2015).Bridging the Gaps:A Portal for Curious MindsPro Unlimited

[6]Gardner,H.(1995).“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Myths and messages”Phi Delta Kappan.77:200-209.

[7]”Howard 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PBS.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November 2012.Retrieved 9 December 2012.

[8]W.I.B.Beveridge,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William Heinemann Ltd.London,1961

[9]Trask,Robert Lawrence (2007).Stockwell,Peter,ed.Language and Linguistics:The Key Concepts(2nd ed.).Routledge.(www.chuimin.cn)

[10]Ann S.Epstein,Eli Trimis.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1]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5.

[12]威廉·利德威尔,克里蒂娜·霍尔登,吉尔·巴特勒.最佳设计100细则.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4]郑顺女.艺术与科学关系变化的音乐人类学分析.音乐生活,2018.

[1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黄宗权.康德、席勒与伽达默尔“游戏说”的核心思想与哲学立场.贵州大学学报,2018:5.

[17]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18]詹姆斯·韦斯科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19]蒋勋.汉字书法之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0]锡克法则的方程式为:RT=a+b log²(n)。RT是人的反应时间,a指不涉及作决定的总时间,b指一个来自经验的常数,即对每个选项的认知处理所需的时间,n为可做选择的数量。锡克法则即认为作决定所需的时间是可供选择数量的函数,以用来估计人们在有多种选项时要花多久做出决定。

[21]奥卡姆剃刀原理也称为最简原则,即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时选择最简单的。

[22]冯·莱斯托夫效应也称单独效应或新奇效应,即特殊事物比普通事物更容易被人牢记的一种记忆现象。

[23]费兹法则的方程式为:MT为移向目标的运动时间,d为点与目标的距离,s为目标大小,即移向目标所需的时间是目标大小和目标距离的函数。

[24]杜颖.VR+教育:可视化学习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5]Sherry Turkle(1997)Life on the Screen:Identit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Simon & Schuster,ISBN:978-0684833484

[26]Lisa B.Moschini.绘画心理治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7]詹姆斯·霍尔.自画像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8]胡塞尔认为:朝向的本身就是把握和注意,但这种把握和注意不是关于“我思”的一般方式和一个实显性的样式,而是一个特殊行为样式。当我们朝向被评价者时,是我们在进行评价行为;我们朝向令人欢喜的对象时,是我们处于欢喜行为中;我们朝向被爱者时,更是在进行爱的行为;一句话,朝向行为的本身表明我们处在行动中。

[29]瓦尔特·舒里安.作为经验的艺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