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淞江文化研究揭示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断层

吴淞江文化研究揭示人类居住和活动历史断层

【摘要】:此次考古发现了600多口古井,这些古井的时间跨度从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遗址延续到800多年前的北宋,但以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古井为主,而新石器时代的古井也有四五十口。同时,考古队在靠近独墅湖东岸1平方公里内还发现了3条古河道和古村落遗址。据史料记载,那是因为独墅湖是由宋朝时期的一场大地震而形成的。这样就能解释清楚古王墓的文化考古发现是怎么会出现断层的了。

考古发现古井群

新编的《斜塘镇志》第四编“文化”之第三章“古迹”的章节中有关于王墓的考古发现资料,那是在200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二期的地基填高建设时,将独墅湖东部水域及陆地原斜塘镇石港、旺墓(就是古时的王墓,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旺墓和西泾)、东安三村范围作为取土的围垦区。在9月份,围垦区独墅湖水域的水抽干后,发现了部分文物和古井,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苏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察队,于10月进驻现场,对文物进行挖掘、整理,历时两个月才完成。此次考古发现了600多口古井,这些古井的时间跨度从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遗址延续到800多年前的北宋,但以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古井为主,而石器时代的古井也有四五十口。崧泽文化时期的古井大约深1.5米;夏、商时期的古井又大又深,最深的达6.85米;战国时期的古井是用铁制工具挖掘的(考古队在井底发现了挖井用的铁钎),井圈多用木桩围成;汉代的古井以预制的陶圈,层层叠起形成井壁;唐朝时期的古井的井壁砌有青砖,青砖制作精细,薄而略带弧形,两侧留有阴阳榫,相嵌形成圆形井壁。

同时,考古队在靠近独墅湖东岸1平方公里内还发现了3条古河道和古村落遗址。3条古河道环绕古村落,古村落遗址虽经湖水和风浪的长期侵蚀,破坏严重,但其范围和轮廓依稀可辨,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的各个文化遗层仍较清晰,古村落面积达1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河道(www.chuimin.cn)

考古还发现了大量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和唐代的青砖,陶器有陶壶、陶罐和陶制井圈;青砖为22cm×15cm×1.5cm规格的呈青色的井壁砖。

考古发现陶井圈

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不仅证明了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北宋年间的四五千年的时间内,苏州城外独墅湖东部地区一直有人类居住、生活,而且证明了该区域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同时还证明了古“王墓”市的悠久历史;同时还证明了王墓历史在北宋时期有断层,这个断层印证了独墅湖的形成时期和方式:此地的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历史怎么会到了北宋就戛然而止了呢?据史料记载,那是因为独墅湖是由宋朝时期的一场大地震而形成的。这样就能解释清楚古王墓的文化考古发现是怎么会出现断层的了。当然,也为吴淞江流域市镇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考古依据和历史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