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垫集市的毁灭时间研究

高垫集市的毁灭时间研究

【摘要】:而且它更具优势的是有一个江海随粮王的庙,因庙而形成的定期集市非常兴旺。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为他祈祷、祭祀,并集资为他建了一座庙。后来,朝廷查清事实真相,尊重民愿,封他为“托天候”,后改封为“江海随粮王”。对此,笔者多方探求,终于找到了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时,战火对苏州城乡的毁灭性破坏。而高垫就属于这一片区域。这样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高垫这个地名也是很悠久了,在明朝正德年间的《姑苏志》中属于苏州府长洲县三十一都,它的兴旺远远超过大仓。它位于现在的镬底潭西侧,南面是吴淞江的一条塘河,西面离独墅湖很近,东面是镬底潭和吴淞江,它所处位置的水系比大仓更发达,水运也更便利。而且它更具优势的是有一个江海随粮王的庙,因庙而形成的定期集市非常兴旺。那么,这个江海随粮王是何许人也?据说在明朝崇祯某年,本地闹饥荒,百姓都奄奄一息。这时正好有一个姓金的官员押送官粮(也许这个官粮就是从后来叫大仓的那个南仓运出的。)经过,看到这个悲惨的场面,动了恻隐之心,就擅自把官粮发放给饥民,百姓被救了,但那官员因私放官粮,犯了欺君之罪,自知难逃死罪,投河自杀了。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为他祈祷、祭祀,并集资为他建了一座庙。后来,朝廷查清事实真相,尊重民愿,封他为“托天候”,后改封为“江海随粮王”。于是,当地百姓每到他的生日(农历八月十六日),就去庙里祭祀,于是就形成了以农历八月十六日为定期出现的寺庙集市。

吴县段吴淞江流域

这类集市在吴淞江流域很多,都是因一个香火旺盛的寺庙而形成的寺庙集市,这样的集市越来越兴旺,就有可能形成比集市更大、更高一级的市镇,进而形成城镇,就是现在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但是,笔者仔细翻查史料、志书,却没有找到高垫成为市镇和城镇的资料。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其他因寺庙而兴的集市很多,比如甪直因保圣寺集市兴而成为市镇,最终成为城镇;比如尹山也因为尹山寺集市兴而成为市镇,也一度成为尹山镇(虽然后来衰落了)。对此,笔者多方探求,终于找到了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时,战火对苏州城乡的毁灭性破坏。曾经经历过太平天国之乱的清代著名诗人袁学澜在其诗集《适园丛稿》中对此有零星的透露,他说自己在同治三年(1863)秋天,奉李鸿章淮军旨令,负责办理葑门路团练,随淮军回苏(原来袁学澜逃难在上海),在车坊镇设立办事机构。同时也为淮军办理粮饷,然后跟随淮军攻打苏州城,于这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收复苏城。(www.chuimin.cn)

在收复苏城的一路上,袁学澜看到从葑门、青洋地到夹浦桥、官塘往南大四十多图(行政区划的名称)的这一大片地方都受到了战争的毁坏,于是,就向政府请求,免去这一片地方的租税。而高垫就属于这一片区域。这样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经过这样的毁灭性破坏后,就像苏州城曾经的商业繁华地阊门后来被观前所取代一样,高垫后来也就被东面更靠近吴淞江的车坊所取代,因为车坊的商业兴盛起来了,比如有榨油的作坊,还有制作糟酒、糟油的作坊。油车是专门用来榨菜籽油的,糟坊是用来做酒的作坊,这些手工作坊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兴旺,于是集市就形成了,进而形成了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