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寻另类样本及水运交通特点

探寻另类样本及水运交通特点

【摘要】:有的则是第一次见到,比如五龙桥、王渌泾、五泾、沈垫桥等,不知其原址在何处?吴淞江流域市镇都是因水而生的,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是以水路为交通途径,以舟船为交通工具。而在吴淞江流域,这个特点尤其明显。而这个水运交通要道对内是和周围的四乡五邻之间的河道、泾浜相通的;对外又是和一些更大的江河湖泊相通的。并因之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与水有关的传统龙头产业。

笔者在研究吴淞江时,曾花大力气挖掘、制作古吴淞江流域的市镇图表,在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水乡小镇,它们的形成、发展、兴旺和变迁过程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值得用心去研究。

在夹浦(古吴县与吴江交界处的一条吴淞江的支流)和界浦(古吴县与昆山交界处的一条吴淞江的支流)之间的原吴县境内的吴淞江段,从明朝中期开始,经历清朝民国前期这数百年间的时间内,竟然出现了许多市镇,比如蠡墅、新郭、五龙桥、尹山、郭巷、大年桥、王渌泾、戈湾、王墓、高店、官浦、马巷、西车坊、车坊、南斜塘、斜塘、徐庄、毛塔、沈垫桥、五泾、外跨塘、南厍、唐浦、姚墓、唯亭、前戴墟、后戴墟、甪直,等等,这些市镇中,有的早已熟知,比如蠡墅、郭巷、车坊、斜塘、唯亭和甪直。有的则是第一次见到,比如五龙桥、王渌泾、五泾、沈垫桥等,不知其原址在何处?形成于何时?现状又如何?这种种的疑问引起了笔者浓厚的探索兴趣。于是,笔者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查方志史料,找其现址,寻访耆硕,实地踏勘,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地去调研,终于找到了吴淞江流域那些神秘水乡小镇的种种谜底:它们是因何形成的?又是因何兴旺的?它们是因何衰落的?又是因何消亡的?

吴淞江流域市镇都是因水而生的,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是以水路为交通途径,以舟船为交通工具。即使到了民国时期,苏州地区已经有铁路和公路了,但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以水路为主。而在吴淞江流域,这个特点尤其明显。关于此,笔者在以往的一些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江南水乡古镇主要是从草市、军镇和寺庙集市等形式演变而来的,而那些草市、军镇和寺庙往往都是建立在水运交通要道上的。而这个水运交通要道对内是和周围的四乡五邻之间的河道、泾浜相通的;对外又是和一些更大的江河湖泊相通的。从这些江河湖泊,可以到达苏州城及周边的市镇,甚至进而和吴淞江、京杭大运河、长江、娄江、黄浦江相连通,从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水网,到达全国各地,甚至是入海、出洋。(www.chuimin.cn)

四通八达的交通水网既吸引了四乡五邻的百姓,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在集市交易,交易多了、频繁了,商业也就兴旺了,商业兴旺了,集市也就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形成市镇,有的甚至成为灯火万家的大镇。其实归结到一点,那些神秘的水乡小镇都是因处于便利的、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节点,甚至是水上交通要道上而形成的,也是因之而兴盛的。并因之形成了各自特有的与水有关的传统龙头产业。但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陆地交通取代水上交通,那些水乡小镇也就失去了交通优势,导致往来通商的贸易日渐减少,最终使得其商业日渐衰弱。而那些与水有关的传统龙头产业不能与时俱进,也就会被淘汰。如果没有新兴的产业出现,这些水乡小镇就会衰落成以农为主的自然村。而有些则在现如今的城市化的大潮中被整体地拆迁,导致其彻底消失。

在原吴县段吴淞江流域曾经出现的那市镇中,笔者选择几个小镇的变迁来印证以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