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笔者一直有困惑,直到查阅了宋代著名水利学家的大量著述后,才了解了“浜”的来龙去脉。在这些水利学家的著述中,郏亶在其水利奏折《六失六得》中对此叙述得最为清晰、详细,这样的“浜”源于古代吴淞江流域大圩里的农户对大圩的破坏。......
2023-11-18
对吴淞江流域远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当时先民的经营活动已经有明确的分工,其手工生产已经分出纺织、制陶和琢玉等门类,甚至还有酿酒,而且其工艺都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
比如在纺织方面,在绰墩遗址的马家浜文化层,考古人员竟然挖掘到了一件磨制得非常光洁的蛇纹石纺轮,经专家鉴定,该石纺轮是属于距今7000多年前的吴淞江流域的先民用来手工纺织劳动的实物。
同样,草鞋山遗址的结构性房屋中挖出了6000多年前的炭化的纺织品残品,还挖到了一张由野马的马筋织成的革布,该革布考证下来,也是属于距今6000多年前的先民纺织的实物。
而在崧泽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桑树花粉。
也就是说吴淞江流域的先民们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学会了纺织;而在距今6000多年前,其纺织工艺已经很先进了;到了距今5000多年前,则已经学会栽桑养蚕了。
在制陶方面,其工艺的多样性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草鞋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鼎、罐、壶、豆、杯、钵、盆和盘等陶器。而且出土了一件几何纹扁壶,是崧泽文化时期发现的新器形。还有一些带腰沿的碟形器、瓢形器等,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器形。而在其中的T304墓葬中,甚至还出土了花瓣形彩陶。这些发现让考古学家们惊喜连连。
崧泽遗址陶器
绰墩遗址的陶器出土还要丰富,在1961年1月第一次发掘时,出土了许多鼎、豆、罐、壶、甑、盉(古代先民用来调和酒、水的器具)等陶器,其中的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这不仅体现了那时吴淞江流域的先民比较先进的制陶工艺,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那时的吴淞江流域水稻种植广泛,粮食非常多,于是,有一部分粮食被用来酿酒了,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陶盉。而在1998年的第三次考古挖掘中,则出土了大量马桥文化时期的陶器,陶器分为泥质陶、印纹陶和原始陶三种质地。器形有凹圜底罐、凹足甗(古代的一种炊具)、三足盘、簋(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和豆等。纹饰有篮纹、席纹、回纹、梯格纹、云雷纹和叶脉纹等,美轮美奂。而在2004年的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竟然出土了一件通体刻有鸟纹的阔把黑皮陶壶,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犹如鬼斧神工,可以说是代表了良渚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而另一只彩绘木漆碗的出土更是为考古学家所料未及。你能想象吗?在三四千年前的吴淞江流域的先民们竟然已经能够制作出精美的漆器了!(www.chuimin.cn)
至于琢玉方面的工艺体现就更加突出了。现在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一般都认可“我国‘青铜文化’之前的文化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辉煌的‘玉石文化’”这个观点。在草鞋山、张陵山、绰墩等遗址的崧泽文化遗存中清理的墓葬中都出土了一些玉器,比如玉璜、玉玦和玉耳坠等。而在草鞋山遗址的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其中有一件是1973年考古学家在遗址的M198号墓葬中挖到的玉琮。该玉琮整体外方内圆,表面刻有象征兽面的纹饰。现在有专家考证出该纹饰中的兽面是野猪,至于为何要在如此重要的礼器上刻上野猪纹饰,就不得而知了。这件玉琮在我国史前墓葬中是首次出土的,它的出土,解决了玉琮的断代问题,所以这件珍贵的器物被誉为考古史上的“中华第一琮”。
良渚时期玉器
管钻穿孔
在赵陵山遗址中也挖掘出了200多件玉器,其中有些玉器上的神人鸟兽透雕玉饰体现了精湛的琢玉工艺。
总的来说,吴淞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形状和纹饰都是形式多样,工艺先进的。有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柱形器、带钩和匙,等等,纹饰有半圆形饰、牌饰等,还有鸟、龟、鱼等动物雕像。玉器多通体磨光,规整精美,并使用了切割、管钻技术(比如张陵山遗址中出土有玉镯、玉瑗、玉管和穿孔玉斧就是很好的证明。)。玉器都镂雕复杂,可谓冠绝古今。
上面,笔者简要叙述了吴淞江流域远古文化中先进的手工业。制作工艺如此高超的陶器,雕刻如此精美的玉器,竟然是由距今4000~5000年前,甚至是距今5000~6000年前的吴淞江流域的远古先民们亲手制造出来的,你能想象吗?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吴淞江流域的历史文化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这真的让笔者惊叹不已!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起初笔者一直有困惑,直到查阅了宋代著名水利学家的大量著述后,才了解了“浜”的来龙去脉。在这些水利学家的著述中,郏亶在其水利奏折《六失六得》中对此叙述得最为清晰、详细,这样的“浜”源于古代吴淞江流域大圩里的农户对大圩的破坏。......
2023-11-18
9月10日,毛泽东和朱德再次发出强攻长沙的命令。10月2日,毛泽东、朱德下达“四号拂晓总攻吉安城”的命令。“比这还好!总前委决定从每个连选调一名共产党员、战斗骨干,组建总前委特务队,负责前委机关的警卫任务。”并承担总前委的警戒工作。......
2023-11-30
很明显,王禹偁的诗也是体现了这种隐逸情怀的。[67]景观描写更细腻,更具细节。这样的景观细节描写,不仅体现在野外景观上,而且体现在以吴淞江流域独特的作物上,比如莼菜,杨万里就写有这样的诗:“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晓起相传蕊珠阙,夜来失却水晶帘。一杯淡煮宜腥酒,千里何须更下盐。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纤。”在吟咏家庭营造景观的诗文中,对竹子、柑橘、梅花等绿植的细节的关注也多了起来。......
2023-11-18
分工明确说的就是企业各个部门及部门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以确保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及完成标准。分工明确可以很好地发挥整体效能,促进工作效率。企业要想做到分工明确,上达下畅,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落实监督机制。总之,企业员工的分工是否明确,能否做到上达下畅,对于团队的执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07-26
而在塘和浦、浦与江的交汇处都设置闸门,还筑有水坝,这样的塘浦圩田堰闸体系使得:当吴淞江上游来水量过大时,就会通过塘浦进行分流而不至于进入农田,引起涝灾。而当吴淞江里的水量减少时,塘浦里的水又可以用来灌溉农田,不至于使农田遭旱。吴越国时期塘浦圩田分布图独墅湖最后的圩子这样的塘浦圩田被破坏是在五代末,北宋著名水利学者郏亶曾对吴淞江流域的高地、低地地区的农田水利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
2023-11-18
主要还是该寺庙有它的独特之处,上文已经谈及崇福寺是和澹台书院建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释”“儒”同存,这是该寺的独特之处。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发生在该寺庙的故事也非常独特,言及此,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和尚,那就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永隆和尚。拿崇福寺来说,人们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不只是因为有圣僧永隆,也不只是因为有洪武皇帝的赞扬,更主要的是“灵验”。......
2023-11-18
[6]那么,这样规模的塘浦圩田体系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在六朝和隋唐时期,吴淞江流域的开发主要是以政府组织管理的屯田,包括军屯和民屯,所以能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形成完整的网格化的塘浦圩田体系。这样的塘浦圩田体系到了唐代中期就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成效,所以其农田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此时朝廷对苏州地区的征税开始增加。独墅湖至今尚存的圩田遗迹......
2023-11-18
明初,政府是“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百姓交的赋税都以粮为主。而到了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为薄,故为他种以图利”[42]。比如原是“天下粮仓”的苏松二府在明中后期,其口粮就主要依靠湖广(两湖)之米了,每到夏、秋两季粮食收获季节,外粮纷至沓来,从而在苏松地区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米市,比如枫桥米市等。......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