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房屋能力进展,干栏式建筑已实现

房屋能力进展,干栏式建筑已实现

【摘要】:在吴淞江流域的几个远古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木骨泥墙的地面式房屋住宅的遗存。干栏式建筑主要是为了防止潮湿,吴淞江流域四周皆水,河流、湖泊、沼泽等到处都是。干栏式建筑以前,我们知道干栏式建筑是在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一提起干栏式建筑,人们就首先想到的是河姆渡文化。其实,吴淞江流域的干栏式建筑与河姆渡时期的在年代上应该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只不过河姆渡文化遗址最早发现而已。

在吴淞江流域的几个远古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木骨泥墙的地面式房屋住宅的遗存。在草鞋山的第10层,考古人员发现的居住遗迹有柱洞、木板、木桩等构件。木柱竖在地面上,是房屋的柱子,有的木桩下面填一到两块木板,用来防止木桩沉陷,在木桩周围还发现了印有芦苇痕迹的烧土块、草绳,用草绳绑扎的草束、芦席和篾席等。其中的3号房址平面呈圆形,由10个柱洞围成,直径2.3~2.7米,面积约6平方米,柱洞内有的残留木桩,有的残留朽木痕迹,两间的间隔约0.5~1米。距离最大的间隔是门道之处。

在崧泽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古人的居住遗址。那些住宅是用树干、芦苇和茅草等材料建造而成的。而在柱子的底下还发现了方块垫板,这垫板是用来防止地面塌陷的。房子外面还挖有饮煮用的灶坑。很明显,在崧泽文化时期,先民建造住宅,已经有了居住和生活功能的区分。

而在绰墩遗址的第二次挖掘中,发现并清理出了2处良渚文化时期的房屋住址。一座是长方形,房子开阔有11米,进深6.5米。其建筑结构除了已具备房基、梁架、屋顶外,墙体运用芦苇、竹、木材等作为墙骨来增加牢度。另一座房子为圆形,东侧是门道,中间是灶坑,旁边是窖穴。这座圆形房子是专门用来炊煮的厨房。圆形房子外西北部有两灰坑,说明那时人类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不仅炊煮分设,而且已有专用的垃圾坑。

这些考古发现的用来建造房屋的木梁、桩柱、榫卯构件等,都与我们后来称之为干栏式建筑有关。干栏式建筑一般都在底部设置横梁,用木桩支撑横梁,再在横梁之上建造居住空间。(www.chuimin.cn)

干栏式建筑主要是为了防止潮湿,吴淞江流域四周皆水,河流、湖泊沼泽等到处都是。又离东海近,常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所以此地的先民就发明了这种利于防潮的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发明竟然是在距今6000~7000年前,真是难以想象。

干栏式建筑

以前,我们知道干栏式建筑是在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一提起干栏式建筑,人们就首先想到的是河姆渡文化。其实,吴淞江流域的干栏式建筑与河姆渡时期的在年代上应该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只不过河姆渡文化遗址最早发现而已。这样分析下来,就不得不让笔者对吴淞江流域的远古文化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