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塘浦堰闸淤塞严重毁坏后续效果紧急!

塘浦堰闸淤塞严重毁坏后续效果紧急!

【摘要】:宋王朝征服、收降了各地的割据政权后,派出了许多负责赋税征收和转运入京的转运使去各地,而在原吴越国地区的转运使乔维岳为了便于转运漕粮,就把吴越国时期吴淞江流域原来完善、高效的塘浦堰闸体系全部毁掉了。

上游如此,中下游又怎样呢?北宋的水利学者郏亶在其水利奏折《六失六得》中曾详细叙述了圩田中的农户是如何破坏塘浦圩田、堰闸体系的,而这样的破坏是从五代十国末期的堽身高田开始的,他说:“是皆古之良田,因堽门坏,不能蓄水,而为旱田耳。堽门之坏,岂非五代之季,民各从其行舟之便,而废之耶?”[26]郏亶认为高田原来都是良田,但在五代末期,那些圩田里的农户为了自己的出行、耕种便利,就把原来的一些起到蓄水灌溉(少水时)和泄洪排涝(多水时)作用的河道(堽门)、堤坝毁坏掉了,于是导致这些河道很快淤塞,从而湮没成陆,加快了高田的旱化,良田变为旱田。

后来,这样的破坏由高田地区向低田地区蔓延,渐成燎原之势。对此,郏亶还举了很多破坏的做法,比如“或因田户行舟、安舟之便而破其圩,或因人户侵射下脚而废其堤,或因官中开淘而减少丈尺,或因田主只收租课而不修堤岸,或因租户利于易田而故要淹没,或因决破古堤、张捕鱼虾而渐至破损,或因边圩之人不肯出田与众做岸,或因一圩虽完、旁圩无力而连延毁坏,或因贫富同圩而出力不齐,或因公私相吝而因循不治”[27]

除了民间的破坏外,政府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这在郏亶的儿子郏侨的《水利大略》中有所提及,他认为:“端拱中,转运使乔维岳不究堤岸堰闸之制与夫沟洫畎浍之利,姑务便于转漕舟楫,一切毁之。”[28]端拱是北宋太宗的第三个年号,总共只有两年,那就是公元988年和公元989年,那时,吴越国已经纳土入宋。宋王朝征服、收降了各地的割据政权后,派出了许多负责赋税征收和转运入京的转运使去各地,而在原吴越国地区的转运使乔维岳为了便于转运漕粮,就把吴越国时期吴淞江流域原来完善、高效的塘浦堰闸体系全部毁掉了。

这样的堤防及堰闸的尽遭毁坏导致了高田良田日渐变成旱田,而低田地区则在大水之年,下雨的雨水还没一尺高,湖里的水还没涨二三尺高,就“一抹尽为白水”[29]了。(www.chuimin.cn)

那么入宋以来,吴淞江下游入海处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郏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