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上游,按桑钦《水经》的说法,在远古时代,长江东流,到了中游,有一条支流通过安徽南部进入宜兴的荆溪,再通过荆溪进入太湖。这条河道的开挖,使得太湖上游有大量的长江水进入。这样的状况到了唐末的景福三年时,因战争原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上游“五堰”被毁,每当五六月江水暴涨时,就进入太湖。太湖上游示意图那么北宋时期,太湖水进入吴淞江的口子怎么会突然变窄了呢?......
2023-11-18
太湖上游在宋以前,曾经在溧阳县的高淳地方筑有五座水坝(五堰),用来节制安徽宣歙、金陵和九阳江这三处的上游来水。这其中的一部分上游来水通过五座水坝中的分水、银林两座,被引入芜湖和太平州。这样就有效地调节了上游进入太湖的水量。但是,到了五代十国的末期,一些商人要从安徽的宣歙地区向两浙地区(浙东、浙西地区,就是现在的江苏省的长江以南和整个浙江地区,还包括现在上海的一些地区。)通过水路贩运木材(木业是徽商的一大经营行业),却被五座水坝阻碍,于是这些商人就诱骗地方官员拆毁了这五座水坝,“五堰既废,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或遇五六月暴涨,则皆入宜兴之荆溪,由荆溪而入震泽。盖上三州之水东灌苏、常、湖也”[22]。入宋以后,朝廷没有及时将被废掉的五座水坝修复,所以一到五六月份多雨季节,上游雨水暴涨,一股脑儿地通过宜兴的荆溪进入太湖,导致太湖湖水陡增,如果下泄不畅,就会东灌“苏、常、湖”三州。
吴江塘路(www.chuimin.cn)
宋初,太湖水的下泄入海大通道只有吴淞一江,其上游湖水入江处除了有唐时苏州刺史王仲舒在元和年间筑的塘路阻水外,此时上游也是茭、芦丛生,淤积严重。而最要命的就是北宋庆历二年(1042),时任苏州通判李禹卿认为吴淞江靠太湖处风浪大,常常要摧毁、飘没漕运粮船。为了便于运送漕粮,李禹卿就上奏朝廷,征用民夫,在吴江松陵和平望之间筑了一条塘路,这条塘路正好横亘在太湖和吴淞江之间,“横绝五六十里”[23],造成太湖水下泄通道突然变窄,这样就“每至五六月之间湍流峻急之时,视之则吴江岸东之水常低于岸西之水一二尺”[24],于是就导致太湖之水“尝溢而泄,以至壅灌三州(苏州、常州和湖州)之田”[25],太湖水下泄不畅,首先在上游的低地地区泛滥,引发洪涝灾害。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在太湖上游,按桑钦《水经》的说法,在远古时代,长江东流,到了中游,有一条支流通过安徽南部进入宜兴的荆溪,再通过荆溪进入太湖。这条河道的开挖,使得太湖上游有大量的长江水进入。这样的状况到了唐末的景福三年时,因战争原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上游“五堰”被毁,每当五六月江水暴涨时,就进入太湖。太湖上游示意图那么北宋时期,太湖水进入吴淞江的口子怎么会突然变窄了呢?......
2023-11-18
当上述因素对设计断面水位影响较小或影响较稳定时,可直接采用水位资料进行频率计算推求设计水位。因此,在进行水位频率计算时,若河底高程接近基面零点高程时,可直接采用水位进行排频,若水位高程数值较大,则不宜直接采用水位进行频率计算,而是应该在实测水位减断流水位或历年河底最低点高程后的数值进行,再加上减去的数值推求设计水位。对于上下游有调查、实测水面线时,则可采用将上下游的水位实测成果转换到设计依据站。......
2023-08-23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按其影响因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类。一次洪水按涨落过程分别定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绳套形曲线。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水位查求流量时,经常会遇到高水和低水部分的延长问题。......
2023-06-21
汛限水位优化调度的目的,就是在平衡各运用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弃水,进一步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在求解上述三峡水库汛限水位调度优化问题时,可根据约束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变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在防洪目标和下游航运目标转化为约束条件后,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优化调度目标转换为:在不降低目前防洪标准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发电及上游航运综合效益。......
2023-06-22
防洪限制水位是一个协调兴利与防洪矛盾的特征水位。确定分期防洪限制水位,有利于兴利蓄水,是解决防洪和兴利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获得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根据上述特点,丹江口水库确定7月1日至8月31日为前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149.5m;9月1日至10月15日为后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152.5m。推求防洪限制水位的原理,与调洪计算的原理相同。......
2023-06-21
匈军的预备队主要是匈第1野战装甲师。以上合计约近30万兵力,900辆坦克。当面德军及其盟友总计30个师,约40万人。包括:北面的德国第2集团军主力;中段匈牙利第2集团军,德国第24装甲军;防守南部的意大利军残部。防守这段战线的轴心部队,由北向南,依次为:第4、7匈牙利军,有7个匈牙利步兵师,每个师平均约12......
2023-08-01
图7.7上游帷幕深度与排水孔涌水量关系图图7.8为上游帷幕在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坝基扬压力变化图。由图7.8可知,当上游不设帷幕时,扬压力最小。当上游帷幕深度超过122m,坝基扬压力变化逐渐趋于平缓。上游防渗帷幕的实际深度为142m,与敏感性计算得到的临界深度122m相接近,表明上游防渗帷幕的深度设置相对合理。......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