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是境内第一大宗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表6-21-31987—2012年神木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续表小杂粮区域划分 依据1985年《神木县种植业资源和规划报告》,县境内分4个种植区域:Ⅰ区,长城以北风沙滩地粮油区:本区小杂粮种植主要以荞麦为主,糜子次之,零星分布有豌豆、蚕豆、普通菜豆等,油料主要为向日葵,其中食用葵面积较大,油葵面积较小。......
2023-08-20
在明朝的赋役实施银两改折后,百姓为了完成赋役,就必须获得更多的银子,因为不仅田赋要用银子交纳,该服的各种徭役也要用交银子来代替。于是,普通百姓生产、生活的一切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银子,而为了获得更多的银子,吴淞江流域的百姓开始大量种植获利高的经济作物,而不是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这样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木棉和桑树,以及由此而兴旺发展的棉产品加工业和蚕桑丝织加工业。
在吴淞江流域高地地区的棉作区,每当秋天棉花上市之时,市镇上的牙行商人就收购棉农出手的棉花,转销于外来客商,导致棉花集市贸易的不断兴旺。嘉定县新泾镇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种植地区,其种植的棉花历来受到外地富商巨贾的青睐,附近农家“春作,悉以栽花为本业”,“花才入筐,即为远贩所购”[17],棉花刚刚采摘下来,就被外来客商买走,真是非常畅销的商品啊!太仓的鹤王市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棉花交易市场,“每岁木棉有秋,市场阗溢,远商挟重资自杨林湖泾达,而市之沃饶甲于境内”。“闽广人贩归其乡,必题鹤王市棉花。”可见其声誉卓著!“每秋航海来市,无虑数十万金。”[18]一季的成交额就有白银几十万两,可见当地的棉花商品交易量非常大。而界于华亭、青浦之间的七宝镇四乡也是棉花集散地,四乡农家所种棉花,“以供纺织,且资远贩,公私赖之”。棉农靠着种棉花,就可以“公私赖焉”。什么意思?就是靠种棉花和纺纱、织布的经济收入不仅可以完成官府的赋税,而且可以满足全家日常生活所需。比如嘉定县诸翟一带,“贫民竭一日之力,赡八口而有余”[19]。对此,嘉靖时期的松江人徐献忠在《布赋序》中说,“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藉以稍济。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20]。
那么,这种“以织助耕”的经济收入与纯粹的耕种粮食的经济收入相比,哪个更高呢?据当时的松江人张春华的记载,“木棉,……,一亩之入有百斤者为满担,倍者为双担”[21]。而1亩耕地用于种稻大约平均可以收米2石,这可以拿当地人何良浚的记载来作证,“西乡……土肥获多,每亩收三石者不论,只说收二石五斗……东乡田高岸陡……若年岁丰熟,每亩收一石五斗”[22]。再根据当时的上海县人叶梦珠记载的物价资料,我们就可以将两者的经济收益加以比较了:以康熙中物价较为平稳的年份为准,米价为每石银8钱,棉花价为每担银3两,2石米值银1两6钱,1担棉花值银3两。比较结果,种棉收入竟然超过种粮收入的近一倍!这个优势太明显了。
农家如果不仅自己种棉,还自己织布,则收益更为可观。康熙时1匹标布值银2钱,农家妇女每日可织布1匹,以“棉三斤织布一匹”[23],扣除工本银9分(以百斤棉值银3两计),净余银1钱1分。这就意味着:一个妇女劳动力以半月的时间织成15匹布,其收益可以相当于一亩稻田一熟的收益;清初一般农村短工,“日给工食银五分”[24],农家妇女一日织布所得竟然高于短工工价的一倍。这种经济收入的压倒性优势,使得这一地区的棉作超过了稻作,木棉的种植大大超过了粮食的种植。
再来看看吴淞江流域低地地区的蚕桑区,在明朝后期,蚕桑区的蚕丝业已经由城镇向乡村推广、普及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蚕丝经营受商品经济影响,桑、丝、绸等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而其经济收益要比纯粹种植粮食大得多。谢肇浙在《西吴枝乘》中说,蚕桑之事“湖人尤以为先务,其生计所资,视田几过之”[25]。徐献忠在《吴兴掌故集》中说:“蚕桑之利莫甚于湖,大约良地一亩可得叶八十个,每二十斤为一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26]因此,农家普遍认为“多种田不如多治地”[27],即多种稻不如多栽桑。
明末湖州府涟市沈氏所撰《沈氏农书》和清初嘉兴府桐乡人张履祥在其著作《补农书》中也说:“浙西之利,蚕丝为大”,“田地相匹,蚕桑利厚”,“余里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28]也就是说到了明末,杭嘉湖地区已经是栽桑之地和种粮之田在数量上是差不多的,而经营蚕桑的收益要比单纯种粮的收益大得多。我们拿栽桑养蚕、缫丝织绢和纯粹耕种粮食之间的经济收入进行比较:明末湖州涟市的沈氏所撰的《沈氏农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壅地果能一年四壅,罱泥两番,深垦鉟净,不荒不蟥,每亩产叶八九十个,断然必有。比中地一亩采四五十个者,岂非一亩兼二亩之息。”[29]一亩之地用于栽桑,亩收桑叶80个(1600斤),以每个价银0.09两计,80个计银7.2两。一亩之田用于种稻,亩收米3石,以每石米价银1.2两计,3石米计银3.6两。两相比较,栽桑的经济收益竟然比种稻高出一倍!
明朝嘉靖时期的归安县人茅坤对此早已有所关注,他说:“地一亩用于栽桑,高产时可采叶两千斤,卖价为银五两至六两;中产可收一千斤,卖价为银二三两;低产所收也不下银一二两。而圩田一亩种稻,高产亩收米二石,次者一石五斗。”[30]当时“米价大抵每石银三钱至五钱左右”[31],2石米仅银6钱至1两左右,与2000斤桑叶的卖价相比,相差6至8倍;与1000斤桑叶的卖价相比,相差2至5倍;与桑叶最低产相比,也相差一两倍。即使以“万历十六年奇荒之米价每石银一两六钱”[32]计,2石米价(3两2钱)也仅及2000斤桑叶价的一半左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栽桑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纯粹的种粮的收入。徐献忠在明嘉靖时期就发现湖州一带农家“田中所入与蚕桑各具半年之资”[33]。就是说在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那个在南宋时作为国家“粮仓”的湖州,其农家经营蚕桑收入与种植粮食收入所占比例就已经是各占50%了。明末清初的桐乡人张履祥的《补农书》中也有关于此的明确记载:“田极熟,米每亩三石,春花一石有半,然间有之,大约共三石为常耳。地得叶盛者一亩可养蚕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若二三筐者即有豆二熟。”[34]这就意味着,“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35]。就是说栽桑养蚕的收入是种粮收入的四五倍到十几倍;即使根据平常年景来比较,栽桑一亩用以养蚕,其经济收入也比种粮一亩要高三至四倍。综合相关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良地一亩可产桑叶80个,每个20斤,共1600斤。一般情况,蚕出茧1斤吃掉桑叶100斤,能够出茧10斤,可以缫丝1斤。桑叶1000斤,养蚕10斤,谓之本分蚕。亩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16斤,缫丝16斤。(www.chuimin.cn)
蚕桑图
根据这些资料,再分别结合明嘉靖中期、清康熙中期和清乾隆中期等三个不同时期的丝价、米价来进行对比。丝价:嘉靖中期每两价银0.02两,康熙中期每两价银0.03~0.04两,乾隆中期每两价银0.06~0.08两;米价:嘉靖中期每石价银0.3两,康熙中期每石价银0.9两,乾隆中期每石价银3.8两。[36]
然后我们拿16斤丝和3石米进行比较,结果如下。嘉靖中期:前者为银5.12两,后者为银0.9两,两者相差五六倍;康熙中期:前者为银7.6两至10.2两,后者为银2.7两,两者相差三四倍;乾隆中期:前者为银15.3两至20.84两,后者为银11.4两,两者相差也要一两倍。
蚕丝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即使在米贵丝贱时,蚕桑收益仍高于粮食。如果农家妇女将茧缫丝后织绢,经济收益就更加可观,常常超过男子从事田间劳作的收益。《沈氏农书》记载,农家妇女2人,全年可织绢120匹,每匹平价为银1两,共得银120两。扣除经丝(700两)价银50两,纬丝(500两)价银27两,丝线、家伙、线腊等价银5两,口粮10两,共计工本银90两,净盈利银30两。[37]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大大超过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难怪到了明朝后期,吴淞江流域的高地地区就普遍种植棉花了,关于此,雍正年间任过浙江总督的程元章在奏折中说:“苏松常一般棉作区和耕地的比例大多是‘稻三棉七’。”[38]就是30%种稻,70%种棉。而在《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余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种稻者十之二,豆菽杂粮十之一。”[39]就是说在清朝末期,太仓镇洋80多万亩的田地,其中的70%(也就是56万多亩的田地)都是用来种植木棉的,而种植水稻的只有20%(也就是16万多亩田地)。而有的地方甚至是“专种棉花”,“不产米”。而吴淞江流域的低地地区也有很多地方是以栽种桑树为主,“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借外江商贩接济”[40]。有些蚕桑区的耕地甚至也出现了“十分之七栽桑,十分之三种粮”[41]的比率。
“苏松常”棉作区是“棉七稻三”,“杭嘉湖”蚕桑区是“大半植桑”,那么从明朝后期开始吴淞江流域的这个“粮仓”之地真正用来种植粮食的耕地的所占比例就一半都不到了,这样下去,这个自南宋以来的天下“粮仓”自然就成了“缺粮”地区了。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玉米 是境内第一大宗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表6-21-31987—2012年神木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续表小杂粮区域划分 依据1985年《神木县种植业资源和规划报告》,县境内分4个种植区域:Ⅰ区,长城以北风沙滩地粮油区:本区小杂粮种植主要以荞麦为主,糜子次之,零星分布有豌豆、蚕豆、普通菜豆等,油料主要为向日葵,其中食用葵面积较大,油葵面积较小。......
2023-08-20
2020年,玉林市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11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29.0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4%;粮食总产量162.71万吨,增长2.57%;平均每公顷单产5597千克,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排全区第三位,粮食单产量排全区第一位。有规模以上连片种植的水稻生产基地20个,25.02万公顷,其中北流市4.31万公顷、容县3.27万公顷、陆川县3.67万公顷、博白县6.91万公顷、兴业县3.36万公顷、玉州区1.35万公顷、福绵区2.15万公顷。......
2023-08-13
替代种植产业运行综合效益分解研究马丹众所周知,中国云南省是东南亚地区毒品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本文将依据所获取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实施“替代种植”计划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替代种植企业在上述相关项目中不能获取其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则替代种植企业将不会在长时间内对相关项目进行持续的投资。......
2023-12-07
在我任职广西粮食局局长和农垦局局长的十四年中,由于工作关系,我先后六次访问巴西,主要考察巴西的城市建设和甘蔗、木薯种植加工。由于移民多,巴西混血人口差不多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巴西种族构成复杂,文化差异显著。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迁都于新建城市巴西利亚。迁都之日,也被定为巴西利亚的市庆日。值得回味的巴西巴西森林遍布,河流众多。在座的还有巴西议长,他在拉美国家之间很有影响力。......
2024-01-26
同时,实行农户种草,政府给予政策性补贴等办法,推动了大面积种草养畜和草畜同步发展。青贮饲草推广以后,形成了“草当粮种”的新理念。养殖户根据需求,自行发展并扩大青贮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户冬季饲草缺乏的难题。至2012年,人工种草面积17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0万亩,无鼠害示范区累计建设面积50万亩,草原虫害防治累计面积50万亩,累计发放畜牧机械2900多台。表6-25-11987—2012年神木县人工种草情况统计表续表......
2023-08-20
左所蓝莓庄园种植面积超1000 亩,各品种蓝莓超过30 万株。2019年澄江新增蓝莓种植面积4760亩,种植总面积已达9500 亩左右。左所辖区内共种植蓝莓1037 亩,其中,云蓝蓝莓公司的蓝莓种植面积占总体种植面积50%左右,也有40 余户村民自己种植,每户10 余亩。在各色水果中,蓝莓有一种神秘气场。蓝莓不是寄居在云南,也没背叛故乡,是它生命力强盛,要慢慢变成真正的云南作物。摊贩们卖的大部分是自家种植的蓝莓鲜果和土法制作的藕粉,也有一部分卖的......
2023-08-30
2020年,青铜峡国家粮食储备库修改、补充《粮情检查制度》《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量化工作标准。2020年,粮食储备库认真实行保管员、业务科长、分管领导、库总经理分级负责制,做好露天垛标准排码工作。疫情期间,确保粮食正常出库,为养殖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积极承担粮食储备企业的社会责任。......
2023-08-07
叶连柄长25~45cm或更长,叶轴稍扁,上面两侧有直槽,小叶5~8对,常近对生。小叶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cm,宽2~5cm,顶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稍不对称,侧脉纤细而密,15~17对,近平行,小叶柄长3~5mm。......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