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淞江文化研究:探索新娄江的重要角色

吴淞江文化研究:探索新娄江的重要角色

【摘要】:不满百户的太仓迅速成为有万家灯火的大镇。而到了元末,虽然在张士诚据吴时,新娄江在海漕中的重要地位有所削弱,但张士诚降元后,仍是通过新娄江将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刘家港,然后再通过海路运往元朝的京都。直到明朝建立,新娄江依然是主要的航运通道,所以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也是在新娄江的入海口刘家港起锚的。

朱清负责的海漕繁忙时,每年通过新娄江,从刘家港出发,通过海道运往元朝京都的税粮超过了一百多万石,有些年份甚至要超过三百万石,朱清也因此“迁昭勇上将军,海道都漕运万户。元贞二年丙申授资善大夫、江南行省参知政事。大德四年庚子,升本省左丞户部尚书、江东宣慰使,赐玉带”[11]。“自朱清倡海运而崇明以功封侯伯及万千百户佩金银虎符者至百十余人,非清之亲戚、党羽,则厮养奴仆也。当是时,清父子势张甚,建宅武陵桥北,市有盐铁塘,为货易通渠,其子显祖立命填塞筑衢,田园宅馆遍东南,库藏仓庾相望。”[12]

朱清海漕沙船

海漕的兴旺促进了新娄江的入海口刘家港的繁荣,朱清在经营海漕的同时,还“通海外番舶,……,往来市易。太仓南门遂名六国码头四方称天下第一都会”[13]。“……开市舶司于南关外,税家漕户番商贾胡蜂屯蚁聚,交集阛阓,粮艘商舶,高樯大桅森如林木,琳宫梵宇、朱门甲第市而列者不可胜纪。舆骑塞门巷,求谒皆用泥金帖子。客去付销匠,每贴数锾。其奢如此。有拂其意者,则缚而投诸海,莫敢言。”[14]这样的结果是“闻昔太仓民居不满百,清至遂成万家之邑,其势有以致之。亦适遭其时,故地气有然也”[15]。不满百户的太仓迅速成为有万家灯火的大镇。

这样的繁荣兴旺即使在朱清被剪除后,仍在继续。而到了元末,虽然在张士诚据吴时,新娄江在海漕中的重要地位有所削弱,但张士诚降元后,仍是通过新娄江将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刘家港,然后再通过海路运往元朝的京都。直到明朝建立,新娄江依然是主要的航运通道,所以后来的郑和西洋也是在新娄江的入海口刘家港起锚的。

【注释】

[1][宋]朱长文撰,金菊林校点:《吴郡图经续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7页。

[2][宋]范成大撰,陆振岳校点:《吴郡志》,卷十九,水利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62页。

[3][明]卢熊撰:《苏州府志》,卷三,塘,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191页。

[4][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612页。

[5][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6][明]李端修,[明]桑悦纂:弘治《太仓州志》,卷八,杂传,广陵书社,2014年,第212-213页。(www.chuimin.cn)

[7][明]宋濂著:《元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食货一,海运,中华书局,1976年,第2364页。

[8][明]卢熊撰:《苏州府志》,卷三,水利,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212页。

[9][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10][明]钱肃乐修,[明]张采纂:《崇祯太仓州志》,水利志,广陵书社,2010年,第212-213页。

[11][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12][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13][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14][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页。

[15][清]顾沅辑:《吴郡文编》(第4辑),卷一百五十一,记事一,朱清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12-6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