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沈万三去世时间及吴淞江文化研究

沈万三去世时间及吴淞江文化研究

【摘要】:前后文联系起来,可以断定沈万三沈富是死于元末。很明显,这个沈秀不是沈万三沈富,而是他的两个儿子沈茂、沈旺。分析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关于沈万三沈富最接近于史实的真相了。[23]《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

《蓬轩吴记》中提到了朱元璋定鼎金陵后,亲自召见的是沈万三沈富的两个儿子沈茂、沈旺,“富卒,二子茂、旺。我太祖定鼎金陵,召廷见,令其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斤,甲马钱谷,多取资于茂。……后茂罪当辟,以有营建,工绪未讫,但黥颡为蓝党,犹得乘马出入。既而发辽阳从戎,籍其田数千顷……”[28],讲得很清楚,跟朱元璋有关系的都是沈万三沈富的儿子的事情,只字未提沈万三沈富本人。前后文联系起来,可以断定沈万三沈富是死于元末。

周庄银子浜

笔者认为黄暐的这个说法是可信的,因为黄和沈都是苏州人,两人相隔年代也不长,比较近,黄暐当时所了解的沈的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也比较符合史实,还没有明显的杜撰、演绎和传说的成分。

对此,同治《苏州府志》“杂记”中有更明确的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29]也就是说该志编者认为在张士诚据吴时的1356年,沈万三沈富已经死了。

也许有人会拿《明史·马皇后传》中的相关记载来质疑,传中说:“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详,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30]

其实,笔者前文已经解释清楚,“秀”是明初区别百姓身份等级的一个称号,是最上等的称号,不是一个人的真实名字。很明显,这个沈秀不是沈万三沈富,而是他的两个儿子沈茂、沈旺。因为明初,沈茂、沈旺曾积极向朱元璋政权献粮献金,所以其身份等级为最高的“秀”级。关于此,同治《苏州府志》“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洪武初以龙角来献,侑以白金二千锭,黄金三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房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筑城甃阶,造铁桥水关诸处,费巨万万计。时方征用人才,茂为广积库提举,旺之侄玠为户部员外郎。”[31]

朱元璋定鼎金陵后,沈万三沈富的两个儿子沈茂、沈旺不只献粮献金,而且出资帮助朱元璋建设都城,其都城三分之一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后人曲解的修三分之一的城墙)都是沈茂、沈旺出资兴建的,为此兄弟俩花费了无数的钱财。沈茂及其子沈玠还因此被封官。

还有,在清代陶煦所编纂的《周庄镇志》中也有证据:“沈旺,字文度,万三之子。籍没后,其家漏赀尚富。”[32]很明显,明初被朱元璋抄家的是沈万三之子沈旺、沈茂,而不是其本人。这也是沈万三沈富在元末已死的一个旁证。

还有,明史是清朝时代的人编撰的,其史料的真实性自然不能和明朝时的史料相比,相对来说,明朝的史料比清朝的史料更具真实性。

分析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关于沈万三沈富最接近于史实的真相了。

【注释】

[1]《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2页。

[2][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六,杂记,《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85页。

[3]《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3页。

[4]《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2页。

[5][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四,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45页。

[6]《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3页。

[7]《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4页。

[8]《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4页。

[9][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三,冢墓,《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30-531页。

[10][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四,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45页。

[11][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二,第宅,《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05页。(www.chuimin.cn)

[12][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二,第宅,《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05页。

[13][宋]范成大撰,陆振岳校点:《吴郡志》,卷四十八,考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23页。

[14][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一,水道,《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483页。

[15][清]许治修,[清]沈德潜,顾诒禄纂:《乾隆元和县志》,卷三十四,水利二,《中国地方志集成》之《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店,1991年,第183-184页。

[16][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一,水道,《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483-484页。

[17][清]顾沅辑:《吴郡文编》,卷二十四,水利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82页。

[18][明]长谷真逸著:《农田余话》,卷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子部第239册,第326页。

[19]陆允昌著:《苏州文史研究》,文汇出版社,2015年,第173页。

[20][明]黄暐著:《蓬轩吴记》,沈富条,苏州文献丛钞初编,古吴轩出版社,第192页。

[21][元]任仁发著:《水利集》,卷一,大德八年五月中书省照会设立行都水监,影印本,第74页。

[22][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四,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45页。

[23]《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2页。

[24][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四,人物,《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45页。

[25]南京图书馆藏丁丙八千卷楼万历善本《坦斋刘先生文集》载。

[26][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三,冢墓,《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30-531页。

[27][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三,冢墓,《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31页。

[28]《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周庄镇志》,卷二十三,沈万三,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042页。

[29]《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10辑),[清]冯桂芬纂,[清]谭钧培、李铭皖修:《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四十六,杂记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04页。

[30][西汉司马迁,等著:《二十五史精华》(第四册),《明史精华》,列传,后妃,太祖孝慈高皇后,岳麓书社,1989年,第285页。

[31]《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10辑),[清]冯桂芬纂,[清]谭钧培,李铭皖修:《同治苏州府志》,卷一百四十六,杂记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04页。

[32][清]陶煦纂:《周庄镇志》,卷六,杂记,《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乡镇志专辑》(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年,第5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