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吴淞江文化研究:揭秘独特寺庙与和尚

吴淞江文化研究:揭秘独特寺庙与和尚

【摘要】:主要还是该寺庙有它的独特之处,上文已经谈及崇福寺是和澹台书院建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释”“儒”同存,这是该寺的独特之处。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发生在该寺庙的故事也非常独特,言及此,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和尚,那就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永隆和尚。拿崇福寺来说,人们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不只是因为有圣僧永隆,也不只是因为有洪武皇帝的赞扬,更主要的是“灵验”。

读者可能要问,崇福寺在兴旺时曾经达到怎样的规模?《郭巷镇志》上说是:“占地50余亩,外围有周河。寺前两放生池亩余,四置石栏杆,上跨两座武康石拱形小桥。”[14]

崇福寺怎么会有如此之规模呢?这说明它的香火很盛。那么它的香火为什么会这么旺呢?主要还是该寺庙有它的独特之处,上文已经谈及崇福寺是和澹台书院建在一起的,也就是所谓的“释”“儒”同存,这是该寺的独特之处。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发生在该寺庙的故事也非常独特,言及此,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和尚,那就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永隆和尚。崇福寺曾经在元丙申年(1356)被毁,“明洪武间有圣僧永隆运巨木重建,有来木池存焉”[15]。永隆和尚被称为“圣僧”是有原因的,据《郭巷镇志》记载,永隆“18岁后入尹山崇福寺祝发为僧,耿耿佛法,曾刺指立愿、化募创建崇福寺大殿。洪武二十五年(1392),朝廷对僧人考核,永隆率众徒赴京试经并请给与度牒。不料各地到京三千沙弥,许多人并不谙熟经文,只是想冒请度牒。朱元璋知后大怒,下令将这些人处罚”[16]。永隆和尚听到这个消息后,在那年二月二十四日,“至奉天门,上奏朱元璋,愿以焚身来请求免除对其他僧人的惩罚”[17]。得到朱元璋的许可后,永隆和尚在二十五日来到雨花台,拿笔书写偈陀,“三十三年一幻身,洞然性火见全真。大明佛法兴隆日,永祝皇图亿万春”[18]。接着,取香一瓣,写上“风调雨顺”四字,然后吩咐内臣奏明皇上,“遇旱灾以其香祈雨,必灵验”[19]。然后点火自焚。当时“烟焰凌空,异香扑人,群鹤在他所呆的龛顶飞翔良久。火熄灭后,在其骨灰中发现无数舍利”[20]。更为神奇的是,“二十七日,朱元璋宽宥了那些沙弥,并给与度牒。当时正值大旱,朱元璋召来僧录司官,迎送永隆所遗之香到天禧寺率众祷雨,以三日为限,可当天夜里就天降大雨。朱元璋大喜,于是御制《落魄僧》诗来表彰永隆”[21]。八月,弟子时习把永隆的灵骨带回尹山,葬于崇福寺内,同时建石塔一座。永乐二年(1404),那个助朱棣成功篡位的苏州和尚姚广孝(道衍和尚)为永隆和尚写了篇塔铭。

永隆和尚可谓死得壮烈,也死得其所,连皇帝都为他写诗赞扬,还有国师为他写铭,真是少有的荣耀!难怪从那以后崇福寺的香火会如此之盛了!“初一、月半、年头、过节,每年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上天日),善男信女聚集寺内,烧香祈祷,宣卷素供。”[22]但笔者以为中国人没有西方那种意义上的宗教,都是“现世教”,在宗教信仰上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拿崇福寺来说,人们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不只是因为有圣僧永隆,也不只是因为有洪武皇帝的赞扬,更主要的是“灵验”。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永隆和尚的生前誓愿应验了,这才是关键。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灵验”,“不灵去拜它干吗?”这就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www.chuimin.cn)

尹山崇福寺

正是中国老百姓宗教信仰的这种“实用主义”,才使得尹山这个在明以前就很兴旺的因寺而成的集市到了明以后香火更盛。烧香的人多了,自然在那里做生意的人更多了,其庙会集市就更兴旺,从而能迅速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县级大市。据《正德姑苏志》中的记载,在正德年间,长洲县已有“五市”“四镇”,其中的“五市”为“大市、黄埭市、相城市、王墓市和尹山市”,“四镇”是“甫里、陈墓、许市(就是浒墅关。笔者注。)和陆墓”[23]。笔者在《长洲县志》中还看到了有关崇福寺的这样一段话:“崇福寺,梁建,即尹山寺,领庵四:曰集善(元建,三十一都)、曰福源(元建,二十九都)、曰庆福(元建,二十九都)、曰明远(元建,三十一都)。”[24]可见,在明以后,崇福寺曾经下辖四座寺庙,足以证明其势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