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藏家族世代生活在祁连南山,户族遍布今天祝县哈溪、毛藏、大红沟一带。到了西夏时期,没藏家族的族长没藏讹庞因功受到李元昊的重用,家族逐渐壮大,成为西夏时期的大族之一。没藏氏在十五六岁时,就嫁给了莫利家族的野利遇乞。野利府邸被查抄,没藏氏外逃到三香家尼姑庵中为尼。就这样,不及一岁的李谅祚在其母没藏氏掖抱下,登临大位。没藏氏垂帘听政时,对没藏家族约束较严,尤其是打击权臣没藏讹庞的贪腐行为丝毫不手软。......
2023-08-07
至于“王、谢”并称之王姓家族,比较特别。据一位对世家、豪族的家族史有研究的本家前辈考证,笔者的这支王姓属于历史上的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琅琊在今山东东南的临沂)。琅琊王氏在汉代就已经是大家族了,后来在晋永嘉年间,随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南渡后,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扶助司马睿在当时的建邺(即现在的南京)称帝,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当时江东的世家、豪族、大户、权贵都对之反应冷淡,与东晋政权采取不合作或者是观望的态度。王导出招帮助司马睿结好江东的世家、豪族、大户和权贵等,于是得到了诸如顾荣、贺循等的支持,然后江东的世家、豪族都支持司马睿的东晋政权了。东晋政权建立后,王导当宰相,王敦做大将军。一个掌握行政权,一个掌握军权。由此,东晋初的琅琊王家就成了第一家族,所以民间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古代豪宅
琅琊王氏并不是和谢氏一样只是在南京和浙江经营他们的庄园的,在苏州也有。对此,苏州的方志史料上都有记载,比如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就有介绍说,历史上著名的虎丘寺原来是王导孙辈王珣、王珉的家产,因兄弟俩信佛,后来就将这个家产“舍宅为寺”了。这说明王导的孙辈有一支是居住在苏州的。
记得小时候,笔者的那支王姓都是聚族而居的,一大片进落式的房子,家族的每一支分支分别拥有一落或两落房子。每落房子有四五间到十多间房间不等。这样的聚落也是一个庄园,大门一关,就成了一个家族小世界。当时,笔者听前辈讲,以前那地方的田地大多是王家的,王家有自己的船舫(停船的水榭),有自己的船队,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酒喝多了,跟我们提起“文革”中他的一次奇特遭遇。有一次,突然冲来一批“造反派”,把父亲押到当时的“大队部”,“造反派”头子一拍桌子,对父亲大叫道:“王道坤,你老实交代,把枪藏到哪儿啦?马上交出来。否则要对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www.chuimin.cn)
父亲脾气一如既往地倔强,对那个“造反派”头子不理不睬,只是用鼻子哼了两声。接下来怎样?父亲酒劲十足道:“我当时暗想,老子要是有枪,第一个就把你干掉,看你还怎么嚣张!”结果,由于父亲态度不好,又交不出枪来,因此被关了42天禁闭。
这个起因是笔者的祖父在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当过保长,这个保长是王家几房轮流当的。彼时正好轮到笔者祖父当保长,于是就拥有了一支私人武装(这支私人武装就是古代世家、大族庄园里的部曲、家丁)。
笔者老家是在吴淞江和独墅湖、金鸡湖、尹山湖、澄湖之间的,这样的环境在新中国成立前,湖里的水匪、强盗很多,不时会来抢劫。据父亲透露,笔者的曾祖父就是死于水匪、强盗之手。私人武装也是为了防范这些水匪、强盗的。可是到了“文革”时期,这竟然成了父亲被批斗、审查、关禁闭的严重罪状之一。真是不堪回首!
提起这件发生在笔者父祖辈身上的事,也是为了说明世家、大族在吴淞江流域的开拓历史之悠久。
有关吴淞江文化研究的文章
没藏家族世代生活在祁连南山,户族遍布今天祝县哈溪、毛藏、大红沟一带。到了西夏时期,没藏家族的族长没藏讹庞因功受到李元昊的重用,家族逐渐壮大,成为西夏时期的大族之一。没藏氏在十五六岁时,就嫁给了莫利家族的野利遇乞。野利府邸被查抄,没藏氏外逃到三香家尼姑庵中为尼。就这样,不及一岁的李谅祚在其母没藏氏掖抱下,登临大位。没藏氏垂帘听政时,对没藏家族约束较严,尤其是打击权臣没藏讹庞的贪腐行为丝毫不手软。......
2023-08-07
沈氏家族特指元末明初的沈万三家族,说起沈万三,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富豪,至于富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就不得而知了。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沈万三家族不仅献粮万石,而且献白银五千两,以后还每年献白银五万两,黄金一百斤,还出资在南京修了三分之一的城墙,建了1654间房间,4座酒楼,还造了水关、铁桥等基础设施,还要犒赏朱元璋的100万军队,还出资造苏州街……沈万三家族的富裕程度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2023-11-18
据记载,宗祠原为唐末兵部尚书乐仁规与其弟刑部尚书乐仁厚的府第,后遭火灾。如果说尚书楼是唐末乐氏家族显赫的象征,那么,由原府第而建的乐氏宗祠可谓尚书楼的再生与延续。因此,乐氏宗祠是乐氏家族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为避免今后子孙“上下混淆,尊卑莫辨,欲其统遐迩而合一,历久远而同归”,于是着手做了一件乐氏家族中的大事,拟撰了乐氏的一百零四字排行。......
2023-09-27
在此,笔者主要对“王墓市何以形成较早,如此繁荣的集市竟然没有进而形成城镇?”历史上的王墓市(集市之市,不是现在的城市之市。[27]王羲之墓所在地称为“王墓”,村名为“王墓村”,村旁大湖名为“王墓湖”。地因墓名,村因墓名,湖因墓名。[28]传说中的王羲之墓......
2023-11-18
阮侃与陈留阮氏家族阮侃的历史记载非常简略,其生平行事今天已经无法确知。据以上两条史料,可以知道阮侃为陈留尉氏人,其父亲阮共,曹魏时期官至卫尉。陈留阮氏家族的崛起与曹魏政权有密切关系,陈留是曹操起兵之地,是曹操的主要根据地。阮种与阮籍、阮侃、阮咸一样都属于陈留阮氏,属于同一家族自不待言。以上均说明阮氏家族以儒学传家,这种儒学背景构成了陈留阮氏家族的学术和思想底色。......
2023-11-28
吴淞江流域在六朝时期得到了大幅度的开发,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塘浦圩田体系,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就在六朝时期,吴淞江流域的草市形成,就是乡村间的农贸集市。古王墓市应该也是在那时就形成了,只不过那时的王墓市范围还比较小。据专家考证全国的野鸭种类只有46种,而在吴淞江流域出没的野鸭有23种之多,竟然占了一半,可见那时吴淞江流域的野鸭之多!物产更丰富,商品交易更频繁,商业也就更兴旺了,这个草市就慢慢兴旺起来。......
2023-11-18
起初笔者一直有困惑,直到查阅了宋代著名水利学家的大量著述后,才了解了“浜”的来龙去脉。在这些水利学家的著述中,郏亶在其水利奏折《六失六得》中对此叙述得最为清晰、详细,这样的“浜”源于古代吴淞江流域大圩里的农户对大圩的破坏。......
2023-11-18
在宋朝,吴地的宋锦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而在明清时期,苏州更是成了商业大都会,长江中下游的航运中心。很明显,在明清时期,由海道经吴淞江抵于葑门的货运大多是经过王墓这个水上交通驿站的,发达、繁忙的航运进一步促进了王墓市的兴旺。[35]那么,现在我们明白了,在明朝,王墓已经是一个县级大市了,人口有几百户。......
2023-11-18
相关推荐